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窗”同护(转)

(2009-07-19 16:23:09)
标签:

破窗理论

护花原理

巴斗

威尔逊

杂谈

分类: 学校管理

                                    (一)
  几乎所有的从社会现象或从心理实验中得出的“理论”、“现象”、“原理”、“效应”、“法则”等都可以也应该运用于教育或教育管理,“破窗理论”与“护花原理”就是其中值得我们慢嚼细品的一对。
                                    (二)
  “护花原理”说的不是花要不要护,而是告诉花要如何护。她的公案是这样的: “……城市里有一座公共花园。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都会有大批的游客来此驻足欣赏。然而,可恼的是,游客中总有一些不自觉的摘花者。许多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没来得及绽放它的美丽,就被折了下来。这些花朵有些被游客带走了,有些就被抛在了花园里,很让人心痛。尽管公园的管理者在公园里写了许多牌子,如:‘摘花可耻’,‘摘了花朵,丢了修养’等等,然而,人们似乎对这样的牌子视若无睹,照摘无误。后来,公园的管理者就找到了心理学家威尔逊,向他诉说了苦衷。威尔逊说:‘你们何不换一个角度来提醒人们呢?’于是,他亲手为公园写了一些警示语,如:‘花朵的自然之美,正是你心灵之美的映射’;‘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你给花一个花期,花朵给你一份赞美’;‘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上帝是花之美的缔造者,你是花之美的保护者’等。于是,公园的管理者就用这些诗一样优美动人的警示语换下了以前的牌子。从此以后,这个公园里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摘花的人骤然减少。后来威尔逊这样解释:‘花园的美丽,需要人们用心灵的美丽来护持。你欣赏了他人品格的美丽与高贵,他自然就会以等价的行为来回报你的欣赏。’他的话,就被人们称为‘护花原理’。”(摘自网络)
  “护花原理”不只是告诉花要如何护,更揭示了“美好的事情需要用美好的方法”,“要影响人首先要尊重人,要用美丽的心灵影响心灵”这些教育的真谛。
  “破窗理论”也许我们比较熟识,下面两只是传得比较多的与“破窗理论”产生、发展有关的公案(均摘自网络)。
  ——犯罪学家凯琳曾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她上班的路旁,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楼。有一天,她注意到楼上有一扇窗户的玻璃被打破了,那扇破窗与整座大楼的整洁美丽极不谐调,显得格外刺眼。又过了一段时间,她惊奇地发现:那扇破窗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大楼上反而多了几个带烂玻璃的窗子……这一发现使她忽有所悟: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其结果是: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这就是凯琳著名的“破窗理论”。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给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破窗理论”直接的结论是: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狂。
  “破窗理论”的渊薮到底是怎样的其实是次要的,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且经过了心理学家的实验验证。其核心概念应该是: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个信息必然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其实,即使我们没接触过这一理论,我们也都是会有类似的感知的,如,纸屑满地的环境,容易导致人们乱丢杂物,随地吐痰;缺少秩序的场合容易让人放弃规则等。 “窗”无非只是一个意喻。这个“窗”可以是物质环境,也可以是一种氛围状态,可以是制度执行的正义,也可以是待人处事上的情理。她告诫我们,一要慎防“窗”破,二要尽快维修好破“窗”。
                                  (三)
  “破窗理论”与“护花原理”两者都是出于对人微妙心理倾向的洞察,而提醒和告诫人们在营造优良物理环境和和谐心理环境上当注意和注重之处。
  花是美好的象征,护花者被喻作天使,护花大多是乐于自觉行动的,所以护“花”我们就重在方法的探究上。而破“窗”,大多容易视而不见,只破“一”时,不当回事,破多了,却或换不胜换或已然习惯,所以,护“窗”在于那份认识和责任心。而当我们将人文又科学的制度、健康而舒畅的氛围、整洁且优雅的环境都当成花时,护“花”与护“窗”也就是同一回事了,护“花”也是防“窗”破,护“窗”也是在护“花”,两者互为支撑,携手共进,“云想衣裳花想容”。所以说: “花”“窗”当同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