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自我诊断是校长改变思维方式,再认识学校资源,拓展学校发展思路,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方法。如何进行学校发展自我诊断?
要有自我诊断的需求。
学校诊断的前提是要有诊断需求。没有需求或有抗拒心理,都无法进行诊断;需求不足时,也会使诊断流于形式,劳而无功。因此,在进行学校发展自我诊断之前,先要做好两项工作。
诊断需求。一是学校处于不良状态,但校长有上进心,希望走出困境;二是学校处于良好状态,校长正在寻求突破高原期;三是学校办得一般,校长希望办出特色。
一般而言,校长都具有发展的需求,但对于用诊断的方法寻求发展之路却存有疑虑。例如:担心用科学手段调查,会与校领导原来的指导思想不一致,因而带来学校思想的不稳定;担心广泛听取意见,会影响校长的形象;担心外人的调查,会暴露学校潜在的问题……在认真分析学校发展目标、优势、机会与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学校发展自我诊断的现实需求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学校的发展方案,都需经过校长潜心研究、理性思考后,才能有效;而任何方案的实施,也都需要校长的精心策划、亲自组织,方能落到实处。这一过程是任何“外脑”都取代不了的。学校发展诊断的过程,主要应该是校长的自我诊断、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的过程。
校长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之间存在的差异,始终是学校发展中的客观现象,不过有时明显,有时隐秘、不易察觉而已。诊断的作用就是使差异明朗化,使校长对其的认识明确化,从而作出适宜发展的决策,缩小乃至消灭差异。这是学校发展自我诊断要抓住的实质。
把握学校发展的优势并发现机会。有些学校发展目标制定得不错,但实施效果却不明显;而有的学校发展目标不见得特别清晰,但由于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抓住了发展机会,从而使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可见,客观分析学校的优势,并及时发现机会,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把促使校长认识潜在的优势,鉴别并把握住发展机会,作为学校发展诊断的重点。这是学校发展自我诊断的突出特征。
确立学校发展的起点。主要指对学校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即对学校管理者的素质,管理风格及水平,组织管理运行状况、学校文化特点,教师、学生素质水平,家长基本情况,设备、环境状况等作出科学分析,并以此确立学校的发展起点。
分析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是学生、教师、管理者共同发展的地方,但是,学生的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因此,首先要对家长和学生(包括社区中潜在的生源及家长)的发展需求进行充分的调查,同时,也要对教师和管理者的内在发展需求进行调查。这些发展需求在本质上相当于市场需求,并应该成为客观的学校发展目标的基础。
找出学校发展的优势与机会。发展需求与学校优势重叠的部分就是可能实现的目标。我们要拓宽、放大对学校发展优势分析的视野,从学校所处的本士环境特色、政策、文化传统、组织人力资源、物质条件、变革机会等方面,发现并鉴别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可利用的优势与机会。它们是将学校发展目标变为现实的基础和条件,是学校发展的生长点。
构建学校发展的目标。在以上步骤的基础上,构建学校发展的目标,形成发展策略,并在教职工、家长与社区中广泛征求意见,群策群力,使学校发展目标真正成为大家认可的目标。可以说,学校发展诊断的过程,也是全校人员形成共识的过程。
问卷调查。制定教师、学生及家长对学校发展看法的访谈提纲。问卷的对象一般是家长、教师、学生。调查覆盖面不低于师生总数的2/3。校长要组织力量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作出概括性结论。
随机听课。随机听课(有一定的覆盖面)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师的教育观念、教改情况、师生素质水平、师生关系和学校管理中的问题。
座谈与访谈。分别召开干部、教师、学生座谈会,了解学校发展的状况、优势、机会、目标和策略,发现校长与师生在学校发展认识上的差异,并对一定数量的家长、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此环节的关键,在于座谈题目是否有效,利于座谈者发表真实见解。一般以小问题、具体问题的讨论为宜。另一方面,校长的倾听技巧十分重要。座谈会反映出的问题往往不是直接的,多是侧面的折射,因此,校长要善于听出真问题。
考察学校。主要看校园环境。通过观察各类办公室,了解教职工的关注点和精神风貌。考察校园文化,可以了解学校文化的特色。考察学校是为了看静态的物质环境、观动态的人际交往方式和特点,从而了解学校发展的空间、认识学校自身发展的资源。
研究分析。学校发展自我诊断,事关学校发展的前途,因此,在强调校长自我诊断的同时,还需要“外脑”(专家、同行)对学校从多角度作出分析与建议。“外脑”的主要作用还在于提供看问题的新角度,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和经验,并带来促进发展的各种信息。这些将会与校长原有的经验、理念发生碰撞,结果将有利于校长打破思维定式,完善自我诊断。
撰写报告。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在共同研究、分析调查数据,汇总社区、家长、师生、专家、同行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寻找出校长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差距之后、完成对学校发展目标及策略的诊断分析,写出自我诊断报告。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目前大多数校长都习惯于“管”,而忽视了“理”,而实际上,“理”才是管理者智慧与能力的体现。在学校运作过程中,校长要理顺各种校内外关系,理性地为学校发展定位,就要进行学校管理自我诊断。
校长要提升相关素养
☆校长应树立学校自我诊断意识。它是进行学校诊断的前提。
☆校长应掌握相关的诊断知识。校长应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学习了解多个学科的知识,如教育督导学、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和学校管理学等。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许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循着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抓住学校问题的关键,使诊断更为准确。
☆校长需学习学校自我诊断技术。校长要掌握多种诊断方法,找准诊断线索。学校诊断可参照以下步骤进行:整理出“主观期望的学校管理状态”;通过调查,确认“客观的学校管理状态”;发现“主观期望状态”与“客观状态”的差距,找准差距形成的原因,确定学校新的发展方向和对策,形成“学校诊断报告书”。
☆校长需不断积累诊断经验。任何人,包括校长和学校管理研究者,都要经过一个诊断意识和诊断能力形成的过程。校长在管理实践中要注意养成自我诊断的习惯,摸索自我诊断的方法,总结自我诊断的经验,提高诊断能力。
其次,在具体诊断中要抓住两个关键点
☆要诊断学校的优势资源。任何一所学校,哪怕是濒临绝境的学校,只要善于观察、分析,也一定能找到其优势资源,扬利除弊。
例如:1997年4月,崔其升接任山东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那时,学校办学条件简陋,班子不思进取,教师人心涣散,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家长怨声载道,许多学生纷纷离乡转学,有关领导几次下决心要撤并该校。崔其升一连许多天,拎着板凳挨班听课,课后和师生深入交流。一位学生说:“老师讲的课,还没我们自己讲的好呢!”就是学生的这句气话,使他茅塞顿开:是啊!既然学校各方面的资源都很有限,那何不就按学生的说法试一试?如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那么,学校不就有了最大的教改资源吗?于是,崔其升开始了后来轰动全国的教学改革,学校逐渐走出困境,成为全国闻名的优质校,所以在学校管理中,只有客观分析资源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学校才能另辟发展之路。
☆要认识到学校发展存在的真问题。学校管理过程中随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表面化的,容易被发现,也比较容易改进,但改进后又可能会复发,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找到潜在的真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