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评估的概念和意义
(2019-10-06 17:51:38)
标签:
医药经济学 |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越来越注意到医疗卫生的经济学问题,也就是有限卫生资源的有效使用问题。欧美发达国家大约自20世纪中叶起开始注重卫生经济学的应用,而中国则是在21世纪初开始的医疗改革进程中不断加以强调。要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就需要对医疗卫生技术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比较,从而选择资源使用更合理更高效的方案,这就是卫生经济学评估(也可称卫生经济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如果要对卫生经济学评估下一个定义,那就是:基于经济学理念(即投入产出的权衡),对处理同一卫生问题的不同技术方案的成本和产出进行评估,从而优选方案,使有限卫生资源发挥出最大效果的学科技术。卫生经济学评估的英文是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可简写为HEE,它也是更宽泛的概念--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TA)--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所以在医疗卫生领域也要强调经济学,是因为稀缺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约束,即使医疗卫生也概莫能外。虽然,人们经常说“健康无价”,似乎意味着为了获得健康效果愿意付出任何的代价,但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健康再重要,医疗需求再迫切,人们也同样面临着在不同方向上配置有限资源的现实问题。例如,一个人将资源投入到健康维护中,就可能减少工作事业上的投入;一个家庭将资源投入到老人的医疗救治中,就可能会减少孩子的食物支出;一个国家将大量资源投入到卫生事业中,就可能减少国防投入而面临战争的威胁。。。种种例子,不胜枚举。即便是在医疗卫生领域内部,在应对健康问题时人们也难以逃脱资源的约束。例如,在慢性病治疗中是更多把资源投向药物还是健康教育,在手术中是更多使用医生资源还是护士资源,等等,都需要进行抉择。面对人类的欲望,资源总是不足的,即使东西极大丰富,但人们也会去竞争其中最好的精华部分从而导致稀缺(想想看,中国有成千上万家医院,但大家还是都拥挤在少数大医院中)。所以说,即使医疗卫生领域也是要讲求经济性的。
不过,回顾人类历史,的确以前的医疗卫生界对经济学是不太重视的。面对病患,医疗人士传统的、直观的反应,就是帮对方选择最好最适宜的技术方案。至于成本,是其后再考虑的事情,如果患者难以支付,那就去想办法筹钱,医疗卫生界只负责选择好的医疗技术。这被称为“医学专科思维”,即对于一个具体患者的健康问题,只寻找一条最优的技术路线,不考虑资源约束下的技术替代选择。之所以如此,究其原因,一方面健康的确很重要,而人类对人体奥秘的了解其实肤浅,即使选了当前最好的技术也不能保证理想的疗效,如果考虑到资源约束而选择了次优方案,导致了健康损失就可能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在既往社会中人们的寿命较短,生命不确定性大,因为医疗卫生领域的整体资源消耗社会也还能承担。由此,传统上医疗卫生领域就更关注技术最优性而不注重经济性,而人类社会也能理解和承受。
但到了近代社会,事情发生了巨大改变。一些新因素的出现,导致了医疗卫生领域的资源消耗量大大增加了。其一是人口老龄化。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人类的寿命都普遍延长了,老年人在社会人群中的比例大大增加。这是好事,但也产生了压力。据研究,现代人类一生中的医疗卫生支出,绝大部分发生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人口老龄化由此大大增加了现代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消耗。其二是疾病谱改变。同样,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的进步,人们所罹患的疾病愈来愈多变成了慢性疾病。既往的人类社会中,人们的疾病往往是急症为主,例如战争伤害、交通意外、急性传染病等等。而现代社会人们的疾病则变成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内分泌紊乱、肿瘤等等,大多为慢性病,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和干预,在后期还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例如中风、残疾等)。相比以往的急性疾病,慢性病的资源消耗是长期而巨大的。疾病谱转向慢性病,也大大增加了现代社会的医疗卫生成本。此外,还有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值大幅提升、新医疗卫生技术不断涌现、医疗卫生产业和市场不断发展等等原因,都导致了现代社会中医疗卫生领域的资源消耗,相比以往,大大增加了。这大量增加且高速增长的卫生资源消耗,终于导致了社会承受能力的困难和社会矛盾的增加。因此,到了近代社会,世界各国普遍开展重视医疗卫生领域的经济学研究,而对卫生技术进行经济学评估优选的技术也日益被重视了。
综上所述,卫生经济学评估是基于经济学理念对卫生技术方案进行评估和优选的学科技术。在近代社会医疗卫生资源消耗高速增长、社会承压严重的背景下,其重要性不断凸显。虽然传统上医疗卫生界并不愿意受制于资源约束而在技术选取上进行妥协,但新形势下可能还是要顺势而为,利用经济学理念和技术对不同备择方案进行理性的选择。这,就是卫生经济学评估的理念和意义所在,无论是医疗人士、医药产业、医疗保险、政府部门、还是患者群体,都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