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后,住房公有化
现在的大产权房,有七十年产权,那七十年后呢?随着世事沧桑变化,估摸着该实行住房公有制了吧。
七十年后,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口早死光了,80后人口高峰的人也死得差不多了,如果繁育得快,七十年能繁殖三、四代人了,按四二一的模式,每个后代人都将继承四套、八套、乃至十六套的房子,房多人少,房子不值钱了,也不是投资保值的工具了,有房难卖。如果那时政府收房产税,有房就成了烫手山芋。如果收空置税,就得常常搬家,轮流去住,或是丈夫住一套,妻子住一套,孩子住一套,狗住一套,岂不是妻离子散了吗,住房过剩,也是烦恼。也许七十年后一元钱就能买一套房子,但要有每年的税费、维护费,可能会是个大数字。
还有麻烦的事,七十年的房子,该维修了,大修了,或落地重修了,不然的话,破房将影响市容,危房将危及公共安全,所以,要花钱修茸,又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空置房可能成了狐狸黄鼠狼的家,象聊斋里描写的那场景。如果七十年后政府接茬收土地侠用权费,继承了多套房的后人还会交吗?明智的选择,就是放弃多余房屋,那么,产权会顺其自然地回归公有了。到那时,可能“公租房”有的是,用不着限制条件了。
其实住房公有的优越性很多,80年代初,公房可以置换,在城东工作,可以把住房换到城东,城西工作,换到城西,可节省路途时间,又可避免交通拥堵,换房还不用缴税,房子坏了房管站还管修,挺好的,何必非要拥有房产呢?
私有化刺激人的私欲,令社会风气为之一变。我想,搞私有化也许只是现阶段的事儿,迟早还是要公有化的。只是等待水到渠成罢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