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樵求书八法

(2008-10-29 22:05:43)
标签:

购书方法

分类: 藏书建设

    郑樵(1104~1162年)字渔仲,别号溪西遗民,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他的《通志》与唐杜佑的《通典》、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皆属政书。《通志》是郑樵的代表作,是书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堪称文献学巨著。

    北宋时期,官家勤于收藏图书,成就巨大。靖康之变,金兵攻陷汴京,士大夫家所藏,悉为乌有。宋高宗建都临安之后,也四处购求图书。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四库书藏日益增多,但比北宋盛时,相差甚远。郑樵认为国家不能尽藏天下文献,患在求书未得其道。他在总结历代文献散亡原因之同时,系统地提出了求书八法、四项注意和设置专官之意见,作为补充藏书之方法,推动了文献学之发展。

    郑樵《通志校雠略》中云:“有专门之书,则有专门之学”。可见书籍是学问的根本。他在同篇中举出求书八法:一是即类以求,如星厉之书向灵台郎找,乐律之书向太常乐工找。二是旁类以求,如素履子玄真子尹子鬻子一类性命道德之书,可以求之道士,苍颉篇龙龛手鉴一类小学文学之书,可以求之和尚。三是因地而求,如孟少主实录蜀必有,王审知传闽中必有,零陵先贤传零陵必有,桂阳先贤赞桂阳必有。四是因家以求,如徐寅文赋,莆田有之,以其家在莆田,潘佑文集长乐有之,以其后居长乐,钱氏庆系图可求於忠懿王之家,章氏家谱可求於申公之后。五是求之公或求之私,如礼仪之书,祠祀之书,断狱之书,官制之书,版图之书,只要官府未经兵火,其书必有存在的,此谓求之公。书不存於秘府而出於民间的很多,如漳州吴氏家微官卑而藏书很富,可以向其访求,此谓求之私。七是因人以求,如郑樵同乡李氏曾守和州,其家或有沈氏藏书,又同乡陈氏曾为湖北监司,其家或有田氏藏书。八是因代以求,如胡旦作演圣通论,余靖作三史刊误,隔郑樵的时代都很近,不会不易访求。(引自《云孙随笔》(陶元珍著)《漫谈买书一文)

    四点注意事项是:一为书有名亡而实不亡的;二为有亡书出于后世的;三为有亡书出于民间的;四为有阙书备于后世的。根据这些方法和注意事项,郑樵举出许多具体图书作为例子,若能千方百计地广为征求,任何图书皆可到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何谓真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