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孩子看病来,我几乎是要“苦大仇深”了,愤懑、委屈、失望,种种情绪纠结,让人如鲠在喉,难受至极。每每一一不舒服,我便要抱着她迟疑很久,去看病吧,怕也是看不明白的,不看吧,又怕病情加重。实在是郁闷的不得了。我这人,一直是最具有“阿Q精神”的,最善于自我安慰,最懂的分析事物的两面性,可关于我家一一这几次看病的经历,我是实在发挥不了“阿Q精神”,也分析不出什么两面性来了。
第一次看病:出生7天,黄疸。一一出生第七天的时候,按照要求回医院复诊,是妈妈和一爸带她去的。不一会就打电话回来,问我说“医生说一一黄疸超标,要求住院,怎么办?”怎么办?我是真慌张了。后来还是老妈果断的决定先回家,明天拿好钱再去。孩子回来后,我看着小家伙,心里别提多难过了。她这么小,就要离开妈妈住进医院,我怎么忍心呢?而且如果住院,孩子吃什么呢?心里乱的厉害,后来才想起有个要好的同事,她的孩子也才刚满月而已,赶紧问她。同事告诉我说,你先看看孩子的黄疸指数是多少?一般情况下超过20才会建议住院的。我忙问一爸,黄疸指数多少?一爸愣了半天,什么黄疸指数?医生什么都没说啊,就是拿一只测试笔在孩子身上点了两下,就说要住院了!于是又着急。好容易在检查单上找到两个数值,什么都没有,只有两个数字。一个是18,一个是19。同事说没关系的,我女儿那时候也是这样,吃点药就会好的。话虽这样说,我们还是不放心的,第二天找了熟人又带一一去看医生。熟人说“回去吧,没事,第七天正好是孩子黄疸的高发期,没事的。”但是回家后,一家人坐在我床边又是气愤又是抱怨,倘若不找个熟人,就这么住进医院,花钱是小,孩子大人都遭罪啊。
第二次看病:三个月,支气管肺炎。一一刚过完百日不久,因为她不肯吃奶粉,实在没办法我们给她吃了60毫升小米粥,结果第二天她开始腹泻,第三天时腹泻就有加重的趋势,于是我和妈妈决定带她去妇幼保健院看看,拿点药。结果没想到,又发生了“意外”。我们进去内儿科的时候,只有一个女医生在,她看到我们进来,抬眼皮看了一眼,露出了一个很怪异的微笑,笑的我和我妈都一愣,情不自禁浑身检查一下自己的衣着。我们说孩子有点腹泻。她问带大便了吗?我说带了,但是半个多小时了。她说过时效了。然后她抬头看了一眼孩子,又低头笑了一下(越想越诡异啊,我怎么觉得像写恐怖小说哈),问你孩子是不是咳嗽?我和妈妈回想下,说“是的,早上起来会咳嗽一两声。”医生说“你孩子肺不好,去拍片子吧。”啊?!我和老妈一愣,但还是乖乖去了,片子的结果上老医生写了“支气管”三个字,没给片子只给了一张检查单。然后那女大夫又笑,说“住院吧!”怎么又是住院!我和老妈问不住院可以吗?她说不行,来回跑孩子着凉怎么办?我说孩子什么病?她说肺不好。后来我打电话给一爸,一爸又问“什么病?”我再问她,她说“肺炎!”一爸一下子紧张起来,“好,住院吧,我去送钱。”因为一爸小时候得过肺炎,现在只要一感冒就会咳嗽,他很怕孩子也这样。结果住上院,床头卡上写“支气管肺炎”,我们才知道一一得了什么病。结果我们稀里糊涂的住院,稀里糊涂治疗,七天过后,医生问我“你觉得他还咳嗽吗?”我说很少了,一直就很少咳嗽的。她说,那好,出院吧。又说,要是回去后孩子吐泡泡,你再回来。我郁闷没什么吐泡泡,她指着孩子说就是这样吐,不过她这样没事,要是粘稠的泡泡才来。于是,有稀里糊涂的出院。进去的时候什么样,出来的时候还什么样,而且孩子从出院后身体就一直不是很好了。
第三次看病:五个月,腹泻。一一第四个月、五个月的时候特别难带,每天什么都不吃,母乳不好好吃,奶粉不吃,辅食也不吃,每天的时间都花在给她喂饭上了。而且她腹泻,是绿色粘液状便便。我们去市医院儿科看来医生(实在不敢去妇幼了),开了宝宝康和醒脾养儿颗粒,吃了一周,没什么效果,还是腹泻。这样算来,一一腹泻已经有十多天了,加上她不好好吃饭,家里人又一次慌神,决定再次去医院,这次直接去省儿童医院。早上7点出发,8点到达的时候,医院的大厅就已经慢慢的全是人了。挂号、排队,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等到我们。是一位有些秃顶的大夫接诊的,我简单的说了孩子的情况,他说听一下,然后听诊后,说“气管不好,打针吧!”然后我们拿了药方打试验针、划价、取药,又去输液室排队,等到输上液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两点多,我们取了药回家,大夫说去要回去打点滴要家长签字责任自负。第二天在我们当地医院输液,因为是拿回来的药,医院都不给输液的,又找了个熟人,在中医院儿科输液,一帮垃圾护士扎了四针没扎上,还挨个轮流试验!气的我几乎没崩溃。结果到了晚上十点多,大家都睡了,只有我陪在一一床边看小说,忽然一一嗓子中呼呼做响,然后就开始大口呕吐。然后她就一直呕吐,喝水都吐,孩子难受的哭个没完。十二点,我们再次去了市医院儿科急诊。大夫否定了药物过敏,说可能是轮状病毒感染,说没什么好办法,明天来看门诊吧。他看了我们在省儿童医院的病例,说你这些药都不是治疗腹泻的啊,病例上说孩子“支气管炎”,他听诊一下,说没听出来啊。又说省医的药下的太重了,两支消炎药,一直头孢一直阿莫西林的,副作用都是腹泻呕吐,还有一支胸腺肽,这么点孩子用也没意义啊。于是我们一家人又郁闷。第二天去市医院儿科门诊,医生仍旧没有给出诊断,又输液治疗,我问她是不是轮状病毒感染,她没说话。后来遇到我家对门,说起来,她说绿色粘液状大便大多数是饥饿性大便,还是是不是厌奶期啊?不管怎么样,又打了三天点滴,持续腹泻了一周(这时腹泻已经是淡黄色的粥样便了),终于算是好了。到最后,也不知道孩子最初什么病症,最后什么病症,究竟什么病症。
第四次看病:六个月,发烧。一一前几天突然高烧,去市医院看儿科,跟医生说没有任何症状,忽然高烧,也没有着凉、没外出,医生看了看听了听,说“嗓子红”,诊断为“上感”。结果高烧三天后,忽然退烧,出了一身疹子。我又一次问对门妈妈(她在市医院做财务工作),她说无原因高烧、嗓子红、眼眶肿、退烧起疹子,这症状明显是“幼儿急诊”。详见宝宝发烧的家庭护理 、 孩子突发高烧,当心幼儿急疹。我再次郁闷。
亲们,这就是我家一一的看病经历,我除了无语还能说什么。四次看病,没有一次给出正确诊断,没有一次痛快治好,每一次看病都是“雾里看花”,迷迷糊糊,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不是诊断错误就是看了白看甚至越看越厉害。拿什么相信你,我的医生!以后,宝宝生病,我还能安心的带她去看医生吗?都说求人不如求己,做妈妈的真的应该多学习一些幼儿疾病的基本知识,至少不会像我这样“雾里看花、宝宝看病”。我理解大夫的辛苦,知道他们太累太累了,我不在乎给孩子看病花钱,我只想有个认真负责的好大夫,问诊的时候耐心一点,看病的时候细心一点,对待孩子和家长有爱心一点,毕竟“干一行爱一行”,不能因为干的久了麻木了,就视患儿和家长如无物,这样对我们来说毕竟太残酷了!医生面对的病儿无数,每一个都是父母亲人的心头肉啊!
不说了,郁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