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重新认识互联网】
互联网,总是被人们称之为“虚拟世界”。然而,这种说法是很不恰当的!为什么?因为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各种信息的交换。无论是文学领域、影视娱乐领域、人际关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科学领域,乃至政治领域等各种领域,互联网都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从胡主席、温总理、马英九、赵忠祥和刘晓庆等“大牌人物”,到各式的“网络红人”,乃至普通的“草根网民”,都在网络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能通过互联网取得很好的社会效应;尤其是名人们的“网络试水”,对他们自身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则更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把互联网比喻为“虚拟世界”,这是很不恰当的。因为互联网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它是现实世界的延伸,是人类社会的“信息码头”,是人类社会“智慧的集散地”,是我们全人类的“公脑”。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影响世界,为我们的“公脑”出谋划策和左右人类的未来;当然我们也可以“屏闭自己的思想”,不参与到这种“公共思维”中去;但实际上,现在已经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其中去了,因为21世纪本来就是“信息时代”。
【互联网是“一个还没有完全长大的孩子”】
然而,互联网不仅在中国是比较新鲜的事物;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的历史也并不长。虽然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它实际上却仍然是“一个还没有完全长大的孩子”,还有许多方面等待着人们去继续完善它。
这一点,从我们最熟悉的新浪、网易、腾迅、百度和谷哥等知名网站中,就可见一癍。2008年,可以说是互联网影响力“飚升”的一年。各大网站的版主们呕心沥血,倾情之作,在2008年可谓是演译得淋漓尽致!
然而,综观2008年的互联网,我们还是不难发现,互联网依然还存在关不少问题——
不负责的“灌水”,鸡蛋与名鲜花同样多的“热贴”,多得记不住的网络帐号,到处都是的“精品文章”,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式链接,淋览满目的八卦信息和虚假广告等。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面对互联网,我们必须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互联网还没有足够的完善。
2008年已经过去,2009年已经到来。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更有必要重新认识我们熟悉的互联网——
1、互联网不是“戴面俱的舞会”。
互联网既然是“现实世界的延伸。”那么,它也就并不是“戴面俱的舞会”;虽然我们在互联网上应该对自己的隐私有所保留,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在互联网上为所欲为——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并不是什么“虚拟世界”。
2、任何社会,都必须建立社会秩序。
互联网既然是“现实社会的延伸”。那么,在互联网上就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社会秩序;我们不能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公共的信息交换平台,就对它的秩序熟视无睹;因为在任何社会场合,人们的行为所影响的都不仅是当事人双方,还有更为广大的社会群众——在互联网上就是广大的网民。
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用户的“群体化”将是未来的一大重要特色,因为人总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QQ的分群,论坛的分区和博客的分圈子等等,这些都是互联网社区化的一种体现;不过,这种分类法并不是很具体,而且灵活性差,因此仍然具有很大的细化空间。
4、个人展示的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成长,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人们将会越来越依赖通过互联网来展现自己。电子信箱、聊天工具和个人博客以及论坛等,都可以说是一种展现个人信息的平台,——我们甚至可以说,在21世纪,想要认识和影响社会,首先就必须过【互联网】这一关。
5、民意调查的窗口。
与个人展示平台相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展示自己的思想与观念,互联网将成为未来时代的一个“民意调查窗口”。人们的想法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展示”,那么,也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调查和投票,这一点其实已经在2008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6、帐号的统一问题。
在上网呆的时间较长的人都知道,互联网上到处都有需要注册用户名和加密的现象。这种情况对于那些经常上网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十分头痛的事情,因这这要花去他们太多的时间,有时甚至多得没办法去记住它们,许多人都希望能减少一些注册现象。这就象我们随身携带的钥匙一样,人们希望能用一把钥匙开启所有的门锁。
因此统一互联网帐号,也许将会是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之一。
7、慎对“置顶”和“加精”。
许多网站、论坛和博客圈,都会对质量好的贴子和文章进行“加精”或“置顶”。这种做法本无可非议;但有些管理人员为了“吸引眼球”,或为了捧出所谓的“网络红人”,不惜滥竽充数,将那些毫无价值的贴子和文章放在非常显眼的位置。其实这对被置顶的贴主来说,除了能满足虚荣心之外,并不会有太大的好处——因为公道自在人心!贴子和文章的好坏,与是否被加精或置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网民都是白痴吗?然而,有些管理者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这种做法不仅“有污公众的眼球”,浪费网民的时间,它还是造成广大人们对互联网极大不信任的根源之所在。
因此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互联网中来,要发展互联网事业,就一定慎重对待“精品”和“置顶”问题,宁缺勿滥。
8、“点击率”到底价值几何?
博客、贴子和商业广告的“点击率效应”,可以说网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然而点击率到底价值几何?其实除了商业广告之外,并不会有什么实际的好处。曾经的“网络红人”的经历告诉我们,“点击率”并不能保证他们的成功;而许多“没有点击率”甚至根本就不懂上网的人,他们却“成功依旧”。
被人重视,这确实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但试图通过增加点击率来为自己的成功铺路,这可以说是误入了歧途。
9、在互联网的上,到底是人才过盛,还是人才紧缺?
一说到互联网人才,人们也许立刻就会想到站长、版主、程序员和图形设计师等工作人员,这些人也许有相当部分都是“大虾级”的人物。不过,这些人虽然在互联网上是高手;但除此之外,他们也许并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这并不是污蔑他们的水平,而是因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有自己的专长,就会有自己的不足,这本来就很正常。他们是IT业高手,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了解社会、经营网站和写作文章方面也是高手;可见,在互联网上的人才并不是过盛的。
但在另一方面,在广大的网民当中,我们可以肯定——一定会有大量的人才正在网民队伍中。他们有的也许能在互联网上“自由冲浪”,但也肯定会有的不少人才因为种原因,而被互联网的浪潮所淹盖,他们就象沉在海底的金子,藏在深巷的好酒,等着有人去发现和品偿——相信,这种情况肯定是很多的。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在互联网上,一方面是缺少人才,而另一方面却是人才过盛的。
10、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互联网境界”。
通过互联网,可以容易地发现和辨别人才的优劣和特点,也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物质供求信息。那么这也就容易为选用人才和进行产品流通服务。我们可以想见,当人们能通过互联网,能找到自己的所要的人才和产品时;当人们通过互联网,能让别人真正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产品时;当人们能通过互联网对各种人才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时。。。。。。那么这个社会也就不会有人才找不到施展空间的情况发生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就不会有缺乏人才的情况发生了,也就不会有好产品卖不出去的情况发生了,也就不会有买不到好产品的情况发生了。。。。。。
——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互联网境界啊!
——让我们祝愿这种美妙的“互联网境界”早些到来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