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月半,家乡有个风俗接老客

(2008-10-01 01:54:01)
标签:

文化

花明楼

原创

分类: 激扬文字

七月半,家乡有个风俗———接老客

      七月半,家乡有个风俗接老客

 不知道从哪个年代起,宁乡等湘中农村有个习俗———“接老客”。老客是指那些已经过世的祖先和亲人。接老客其实也就是一种祭祀的方式。说是七月半,也并不是指七月十五,一般是从农历初十到十五这段时间,亲人去世的头年要在初九就开始接。在道林等地,初一就把老客接进了屋。每年七月半这个时节,每家每户都是称鱼买肉、焚香烧烛,到处香雾缭绕,鞭炮声声,十分隆重。

 

 在接老客之前,大人孩子们都要洗个澡穿上好衣服,规规矩矩。随后在堂屋摆上方桌凳子,在上面摆上茶和一些水果点心,同时还在桌上点上香烛。这一切都准备好了,便是出门接“老客”了。在家门前的路口旁,家人们又插上香烛,焚烧纸钱,点燃鞭炮,之后折开纸钱引着火往家里走,这就是陪老客们进屋,纸钱三五一米烧一两折,一直烧到堂屋里方桌下,才算老客们回家入坐了。在半柱香或一柱香后可以在方桌下再烧上一二折纸钱,意思就就是老客们用玩了茶吃玩了点心休息了。这时候孩子们最高兴,有东西吃了。而大人们也乐意,因为这些糖果是敬了祖宗的,是许了愿、请了神的,吃了往往逢凶化吉,孩子们在一旁高兴的吃糖,那些早已成家立业的兄弟们也聚到一块来了,叙上一叙一年难得一次旧话。

 

 老客们接进屋后,家人们一日三餐先敬老客然后自己再吃。鱼肉蛋摆满一桌,再盛上饭,斟上酒,点上香烛,烧上几折纸钱,老客们入席了!这时候大人小孩各自点上一折纸钱,给祖宗鞠个躬,做个揖,许上几个愿,求祖宗保佑家中平安,小孩无病,学习优秀,很是庄严肃穆。到了送老客的那天,老客们用完膳,品完茶,尝完点心后,家人们便点着纸钱从堂屋里出来,和接客一样,隔上不远,烧上两折纸钱,一直把老客送到大路口,家人一边烧着一边念念有辞:老祖宗呀,这些钱都拿去,到了那里别舍不得用,没了明年回来再来拿,在爆竹声声,火光闪烁中家人肃然而立,鞠躬祈祷。。。。。。

 

 七月半这些日子,在农家可经常看见人家放电影,唱皮影戏的,那都是“还愿”的。家人在去年七月半给“老客”许了愿:如家中子弟考了学校,或是家中发了财,或是能了却一桩心事,定要给祖宗看场戏。如果真能如愿以偿的,今年便要还了那个愿的。许下的戏多半是皮影戏,虽然现在年轻人都不爱看了,场面有些冷清了,但是那不要紧,只要祖宗喜欢就行了。唱戏时候鞭炮响个不停也还热闹。。。。。。

 

 岁岁年年,物是人非,七月半接老客这个风俗代代相传。人们通过对祖宗的祭祀,来缅怀先祖,祈祷后世平安!

——罗建宇 发表于1995818日《宁乡报》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附:中元节的来历
  
农历七月十五叫中元节,又称鬼节,是我国民间一个大规模的传统祭祖节日,其源可上溯至梁武帝时的“盂兰盆会”。民间传说,七月初一至十五,阎王大开鬼门关,阴间鬼魂悉回阳间享受祭祀,故有俗语:“七月半,鬼乱窜”。你知道还有上元节和下元节吗?上元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上坟添土,送寒衣。

 
    在七月半这段时间里,想不回家都不行,工作的道林街上跟过年一样,一年比一年的热闹,鞭炮不绝于耳,烟花、礼花此起彼伏。同事们碰面就问回家接老客没有?家里的爸爸妈妈电话也来了:有空就回来吃餐饭,家里接老客了。。。我基层干部一个,也不是没有闲时,更不是日理万机,所以自然的回了老屋,毕恭毕敬的向祖宗鞠躬烧香,和姊妹坐在一起吃上意念不多的团圆饭。从老家回来,想起了13多年前,还是在大学时候发表在《宁乡报》上的这篇的文章。。文字稚嫰,但也平实简朴,读来依然亲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