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馒头
(2022-06-28 15:33:34)
标签:
文学作品 |
我虽不是北方人,但一直有吃馒头的习惯,到退休以后,稀粥、馒头依然是早餐的主食。后来有一天,我断然决定改变一辈子的生活习惯,将馒头之类从自己的餐桌上踢出去。
从前因为每天吃馒头,自然跟北方人一样,对馒头的味道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后来渐渐发觉那种特殊的感觉有点儿不对劲了,在口中咀嚼的馒头越来越不是味儿,以致到了难以下咽的地步,不得不把剩下的馒头扔掉。这街上有两家馒头店,我和老伴吃的是一家夫妻店做的馒头,后来改买另一家的馒头,结果也是一样。直到某日在网上看到一则奇闻才恍然大悟:北京某小区有人举报,说该小区一家早点铺在和面的时候加入了包装箱的纸板浆(将硬纸板用水浸泡成纸浆),再用这种加入了纸板浆的面做成馒头,长期卖给当地人吃。或许是早点铺的小老板得罪了知内情的人,才被暴出如此机密猛料。后来又听说馒头里和入了卫生纸浆,联想到近来所吃的馒头,就越来越感觉不是滋味了。推想早点铺这样做的原因,应该是为了节省面粉,因为多加一斤纸浆就可以少用一斤面粉,并且做出的馒头格外大。面粉是省了,馒头也大了,但馒头的味道却变了,而且会损害人们的健康。
我决定到附近的超市去买馒头,以为大型超市不会做这种没良心的事情。于是某天晚上站到了xx超市面点铺的台面前,只见台面上摆着好几个大蒸笼,里面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个个外表光鲜、棱角分明馒头、花卷、包子······看见一个年轻女服务员站在里面,我说:“买五个馒头、五个花卷。”女服务员装了一个馒头、一个花卷递给我,我以为她没听明白,便重复说:“五个馒头、五个花卷!”然而,她仿佛根本没有听见我的话,仍旧把装着一个馒头、一个花卷的塑料袋递给我。我心中直犯嘀咕,难道是个聋子?又或者这些馒头、花卷只是样品,不是卖的。于是我用疑惑不满的口气继续说:“买五个馒头、五个花卷!”只见她稍稍迟疑了一下,拿出两个塑料袋,装好五个馒头、五个花卷递给我。
从超市出来,过了马路在公交站等车的时候,一个操北方口音的老太婆见我提着这么多的馒头,就关心地问:“xx超市的馒头好吃吗?”我回答还没有吃过以后,老太婆说:“我们都是在xxx超市买馒头,那里有高庄馒头,是用老面做的,非常好。”当时也并没有把老太婆的话放在心上,第二天早晨,老伴蒸了两个馒头、两个花卷,看着餐桌上还在冒热气的白胖光鲜的馒头、花卷,心里喜滋滋的,食欲也上来了。我先喝了几口稀粥,抓起一个馒头捏一捏,嗬!弹性蛮好!咬一口嚼嚼,却感觉是在嚼橡胶,更别说往下咽了,一气之下把所有馒头、花卷都扔进了垃圾桶。我回想那个女服务员一再地装没听见,只肯卖一个馒头、一个花卷给我,也许是出于一片好心,不想欺骗老人吧。我联想到女儿前天看电视时说的话,知道这馒头、花卷里定然是放了胶,并且还放了过量的胶。女儿那天是这么说的:“往馒头里放胶是为了给馒头塑形,使馒头有韧性,棱角分明,如果卖不掉,放好几天都不会变形掉皮。”啊!这或许就是那些做馒头的一定要往里面加胶水的原因吧,至于这胶能不能吃,会不会害人,他们是不管的。联想到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的一则新闻,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那则新闻是说一个25岁的女孩患了肠癌,医生询问她的生活习惯,她说并没有什么特殊嗜好,只是早餐爱吃旁边早点铺卖的甜玉米。医生说就是这甜玉米惹的祸。因为店家在煮玉米时添加了玉米香精,这能使玉米更甜,并且使玉米存放多日而色味不变。现在看来,馒头也跟玉米一样,往里加些对商家有利而对顾客有害的东西,都成了行业内部的潜规则。
为了探究一下这种潜规则究竟普及到了何种程度,我决定到以卖“高庄馒头”出名的xxx超市去看看。Xxx超市前几年也是我和老伴经常光顾的地方,这次去发现其格局发生了变化,做面点的分成了两家,而原来写着“高庄馒头”的玻璃柜上,“高庄馒头”几个字已不翼而飞,里面堆放着白面馒头、玉米馒头、窝窝头、烙饼、大小发糕······问问有没有高庄馒头,里面的回答是:“不知道,你到那边去问问。”到另外一家去问,也说不知道。猜想大约是以前做高庄馒头的师傅走了,接手的人不愿提及原来的主人吧。高庄馒头是买不成了,老伴提议买小发糕,于是秤了一斤小发糕,好歹没有空手回家。第二天早餐时把小发糕蒸了一半,夹一个小白小白的发糕放进嘴里,用牙一咬,竟然像咬一个小橡皮球一样,就知道这小白发糕也被“潜规则”了。
经过这番考察,才知道这个行业的潜规则已经全面普及,于是我断然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将馒头之类从餐桌上踢出。最近从网上得知,中国每年确诊的癌症患者多达450万左右,而死于癌症者约300万。这可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究其原因,应该与人们的日常饮食有一定关系。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无论何种行业都应该有自己恪守的职业道德,这是一个行业生存的底线,如果突破了这一底线,行业之间相互欺诈,只顾自己牟利,不管别人死活,试问,那最终的受害者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