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管窥(109)温峤三劝陶侃
(2018-08-20 14:33:30)
标签:
历史杂谈 |
庚午,陶侃督水师向石头进发,遣庾亮、温峤、赵胤率步兵万人从白石南面进攻。苏峻让他的儿子苏硕和部将匡孝分兵攻赵胤军,并将赵军击溃。苏峻大喜,正在犒劳将士,醉眼朦胧地望见赵胤逃跑就说:“匡孝能够破贼,难道我还不如他吗?”说完就抛下众人,与左右数骑从北面突击敌阵,但不能攻入,准备回头奔向白木陂时,战马颠扑,陶侃的部将彭世、李千等用长矛投刺,苏峻落马,被陶军斩首。还脔割他的肉,焚烧他的骨头,三军皆呼万岁。见苏峻已死,余众大溃,司马任让等共立苏峻的弟弟苏逸为主,固守建康。叛将祖约后来兵败投奔后赵,石勒的谋臣程遐阴谏石勒说:“天下初定之后,应当明确的惩逆扬顺,所以汉高祖刘邦要赦免忠顺的季布,杀掉叛逆的丁公。大王自起兵以来,见到忠君的人就褒扬,见到背叛国君的人就诛杀,这也是天下归心的原因。现在背叛国君的祖约还安然生存,我感到很疑惑。”安西将军姚弋仲也对石勒说过同样的话。于是石勒下令收捕祖约,连同他的亲故一百余人都杀掉,还将祖约的妻妾女儿赏赐给胡人。
战争打了整整一年,咸和四年春,右卫将军刘超、侍中钟雅、建康令管旆密谋奉皇帝逃出建康,投奔征讨联军,不幸机密泄漏,任让率兵入宫逮捕刘超、钟雅。年幼的晋成帝抱着钟雅的腿说:“还我侍中、右卫!”任让当着小皇帝的面将两人杀害。二月,丙戌,诸军齐攻石头。建威长史滕含大破苏逸军,温峤将苏硕斩首。叛军韩晃等率众逃出京城,因城门拥堵,相互践踏,死伤无数。苏逸和任让在慌乱中被俘。京城恢复后,陶侃因与任让是故交,就请求皇帝赦免任让的死罪。可是小皇帝说:“是杀我侍中、右卫的那个家伙,不可赦免!”就将任让与苏逸都杀掉了。
当初明帝任命陶侃为荆州刺史时,荆州人民闻讯而相互庆贺。陶侃是一个勤奋而严谨的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他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能游手好闲、醉生梦死!在生时没有做有益于社会时代的事,死后默默无闻,这无异于自我抛弃!”又说:“老、庄学说虚诞浮华,与先圣的法言相悖缪,不切实际。君子应当衣冠楚楚,仪表堂堂,哪有蓬头垢面、赤足狂奔而自诩为旷达的!”可见陶侃是信奉儒术,鄙弃老、庄的。陶侃曾在荆州打造战船,剩下的木屑竹头都令人贮藏起来,部下对此都很不理解。到了冬季在厅堂前聚会,积雪初融,地上湿滑,陶侃命人用木屑铺地;后来桓温准备伐蜀,需要打造大批战船,陶侃当初贮藏的竹头又派上了用场,可以用作装船的竹钉。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见陶侃是一个勤奋严谨、珍惜光阴、注重实际、鄙弃玄虚的人。生于魏晋玄学大盛的时代,却不为玄风所动,仍旧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做人做官,在那个时代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但一个男人的心思如果过于细密,容易注重事物小的方面,从而犯因小失大的错误。作为一个封疆大吏,连造船剩下的木屑竹头都要过问,然而,当苏、约叛军大举,朝廷危在旦夕之时,他却犹豫不决,迟迟不肯发兵;讨叛联军发檄征讨,因持久对峙而军中乏粮,陶侃又不肯及时调运军粮。按理说,既已联盟讨叛,就该同心协力,一切以讨叛大局为重,岂有因吝惜自己的军粮而企图当逃兵的道理?由此见之,陶侃身上又有作为一个男子汉最不该有的东西——小心眼。当然,我们也不要苛求古人,因为上帝造人本来都是兼顾两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