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治通鉴》管窥(109)温峤三劝陶侃

(2018-08-20 14:33:30)
标签:

历史

杂谈

                                     温峤三劝陶侃

 

 咸和三年春,苏峻叛军攻克建康,庾亮带着残兵败将逃到寻阳。温峤热情地接待他,分兵让庾亮率领。二人商议如何出师讨贼,决定联络荆州刺史陶侃共同出兵征讨。温峤派遣使者到荆州,而使者回报说,陶将军因为没有在成帝驾崩前临终受命而不满,推托不肯出兵。温峤见陶侃态度如此,就在给陶侃的回信中说:“陶将军你暂且守荆州,我将先率军向建康。”送信的使者已经出发,部下毛宝劝谏说:“凡举大事,应当与天下豪杰共同行动,这样才有成功的希望。您应该在回信中表示,一定要与陶将军同进止。”温峤采纳了毛宝的意见,派人追回使者,另写了一封词意恳切的信送给陶侃。陶侃见信后果然答应出兵,并派遣部下龚登率军向寻阳进发,欲与温峤会师共讨。可是,龚登还没有到寻阳,就接到陶侃令他返回荆州的命令。陶侃的观望态度使温峤感到失望,就写信给陶侃说:“待发的军队可进而不可退,军力可增而不可减。我的征讨檄文已经向远近发出,且与盟军约定了大举进军的日期,各征讨军已经在要道集结,,只等将军的军队一到就同时进军。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将军你却把军队招回,使征讨军产生疑虑。讨逆之成败,将取决于将军你的行为、、、、、、假如讨逆失败,苏峻、祖约将会遍置伪官,荆州西面有强胡,东面有逆贼,再加上灾荒饥馑,处境一定会比现在危险得多!、、、、、、现在叛军凶残无道,人神共愤,大军以顺讨逆,如以石击卵,如果你突然招回军队,就会使征讨义举功亏一篑。请深切思考我的意见。”陶侃接到温峤的信后,为之所动,再加上部下的劝说,遂决意发兵共讨叛军。

    温峤、陶侃发檄征讨,各地纷纷响应,一时声威大振。但在征讨战中遭遇重重困难,难以速战速决。两军相持既久,温峤的军队粮草耗尽,不得不找陶侃借粮。陶侃不仅不借,还脑怒地说:“温将军你前不久说,征讨军不愁没有良将和粮草,只要老夫来主持就好。现在数战皆不利,你说的良将在哪里?荆州外连胡地、蜀地,要随时预防不测,假如那里的粮食缺乏就危险了,我想先西归荆州,再筹良策,以后再来讨灭叛军也为时不晚。”面对陶侃将率军西归的情况,温峤的部下毛宝自告奋勇,愿意去说服陶侃留军。毛宝叩见陶侃说:“以前叛将杜弢也很强盛,而陶公竟能一鼓作气,将他消灭,难道苏峻就不能被我们消灭吗?我相信,叛贼也是怕死的,并非个个都勇健。陶公你可以借给我一只兵马,让我去断绝叛军的粮草,如果不能成功,您率军西归也不迟。”竟陵太守李阳也劝陶侃说:“如果叛军不能剿灭,主公虽有粮草,难道能安享太平吗?”于是,陶侃决定分粮米五万石给温峤军,又借一只兵马给毛宝。不久就传来毛宝火烧叛军句容、湖孰粮库的消息,陶侃遂决意留下来继续征讨叛军。

庚午,陶侃督水师向石头进发,遣庾亮、温峤、赵胤率步兵万人从白石南面进攻。苏峻让他的儿子苏硕和部将匡孝分兵攻赵胤军,并将赵军击溃。苏峻大喜,正在犒劳将士,醉眼朦胧地望见赵胤逃跑就说:“匡孝能够破贼,难道我还不如他吗?”说完就抛下众人,与左右数骑从北面突击敌阵,但不能攻入,准备回头奔向白木陂时,战马颠扑,陶侃的部将彭世、李千等用长矛投刺,苏峻落马,被陶军斩首。还脔割他的肉,焚烧他的骨头,三军皆呼万岁。见苏峻已死,余众大溃,司马任让等共立苏峻的弟弟苏逸为主,固守建康。叛将祖约后来兵败投奔后赵,石勒的谋臣程遐阴谏石勒说:“天下初定之后,应当明确的惩逆扬顺,所以汉高祖刘邦要赦免忠顺的季布,杀掉叛逆的丁公。大王自起兵以来,见到忠君的人就褒扬,见到背叛国君的人就诛杀,这也是天下归心的原因。现在背叛国君的祖约还安然生存,我感到很疑惑。”安西将军姚弋仲也对石勒说过同样的话。于是石勒下令收捕祖约,连同他的亲故一百余人都杀掉,还将祖约的妻妾女儿赏赐给胡人。

战争打了整整一年,咸和四年春,右卫将军刘超、侍中钟雅、建康令管旆密谋奉皇帝逃出建康,投奔征讨联军,不幸机密泄漏,任让率兵入宫逮捕刘超、钟雅。年幼的晋成帝抱着钟雅的腿说:“还我侍中、右卫!”任让当着小皇帝的面将两人杀害。二月,丙戌,诸军齐攻石头。建威长史滕含大破苏逸军,温峤将苏硕斩首。叛军韩晃等率众逃出京城,因城门拥堵,相互践踏,死伤无数。苏逸和任让在慌乱中被俘。京城恢复后,陶侃因与任让是故交,就请求皇帝赦免任让的死罪。可是小皇帝说:“是杀我侍中、右卫的那个家伙,不可赦免!”就将任让与苏逸都杀掉了。

当初明帝任命陶侃为荆州刺史时,荆州人民闻讯而相互庆贺。陶侃是一个勤奋而严谨的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他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能游手好闲、醉生梦死!在生时没有做有益于社会时代的事,死后默默无闻,这无异于自我抛弃!”又说:“老、庄学说虚诞浮华,与先圣的法言相悖缪,不切实际。君子应当衣冠楚楚,仪表堂堂,哪有蓬头垢面、赤足狂奔而自诩为旷达的!”可见陶侃是信奉儒术,鄙弃老、庄的。陶侃曾在荆州打造战船,剩下的木屑竹头都令人贮藏起来,部下对此都很不理解。到了冬季在厅堂前聚会,积雪初融,地上湿滑,陶侃命人用木屑铺地;后来桓温准备伐蜀,需要打造大批战船,陶侃当初贮藏的竹头又派上了用场,可以用作装船的竹钉。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见陶侃是一个勤奋严谨、珍惜光阴、注重实际、鄙弃玄虚的人。生于魏晋玄学大盛的时代,却不为玄风所动,仍旧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做人做官,在那个时代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但一个男人的心思如果过于细密,容易注重事物小的方面,从而犯因小失大的错误。作为一个封疆大吏,连造船剩下的木屑竹头都要过问,然而,当苏、约叛军大举,朝廷危在旦夕之时,他却犹豫不决,迟迟不肯发兵;讨叛联军发檄征讨,因持久对峙而军中乏粮,陶侃又不肯及时调运军粮。按理说,既已联盟讨叛,就该同心协力,一切以讨叛大局为重,岂有因吝惜自己的军粮而企图当逃兵的道理?由此见之,陶侃身上又有作为一个男子汉最不该有的东西——小心眼。当然,我们也不要苛求古人,因为上帝造人本来都是兼顾两面的。

 

 

                                                                                      2018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