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读报札记(148)不该做皇帝的伟大词人

(2012-09-20 13:46:22)
标签:

文化

杂谈

   不该做皇帝的伟大词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用真情凝结成的文学作品永远被后人所珍视。李煜虽然不是一个好 国君,但他是一个才情四射的伟大词人。他那缕缕不绝的亡国之思与耀眼的文学天赋相结合,就凝结出震撼人心、流传千古的故国绝唱。

《新五代史》说:“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李煜的性格仁爱而孝顺,有艺术家的天资,既有文学才华又有书法和绘画的天赋。他的长相很奇特:前额宽阔,两门齿合而为一,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仁。上帝降生他显然已赋予艺术家的使命,为什么又要让他跻身政治家的行列而与那些阴险狡诈的人为伍呢?命运从来都是如此残忍,真的半点不由人。他本来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按理他根本不会有继承皇位的机会。可是上帝偏偏让上面的五个哥哥(包括太子李冀)都一个一个死去,而将他由老六变为老大。依照顺序,他成了吴王,成了太子;李景死后,他又成了国君,在金陵即帝位。

他本不该成为皇帝,他也并没有做皇帝的心理准备。他的兴趣只在艺术上,而不在政治上。《新五代史》说:“煜性骄奢,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李煜不脱文人习气,还信仰佛学,喜欢高谈阔论。当了皇帝后,也自然以言词取人。他看中了出身于北海将门之家的韩熙载。后唐明宗时,韩熙载南奔吴地,他的好朋友李谷为他设酒饯行。在慷慨作别时韩熙载说:“江南如果任用我为宰相,我将率军长驱北上,平定中原。”而李谷却针锋相对地说:“中原如果任用我做宰相,我夺取江南就如探囊取物。”后来后周的军队征讨淮河流域,任用李谷为大将,平定淮南。而当初丢下大话的韩熙载却无所作为。

就是这样一个高谈阔论、言过其实的韩熙载,李煜先拜他为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后又打算任用他做宰相。但正准备下诏的时候,听说韩熙载是个花花公子,后房竟然蓄养着几十个妓女侍妾,并且这些妓女还私自到外面陪客。韩府传出这样的丑闻,李煜只得改授韩熙载为右庶子,到南郡去任职。韩熙载羞愧难当,赶跑了所有的妓女,单车往南郡赴任。李煜又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便下诏恢复他原来的职务,仍留在京城供职。没想到,不久那些妓女又一个一个回到韩府,仍然重操旧业。李煜叹道:“真叫人无可奈何啊!”

李煜并不是一个懂行的政治家,他也不可能有真正政治家的择人眼光。时间一长,他的身边就只剩下一些能逗他欢笑取乐的群小。既然宠信群小,便断然容不得直言切谏的人。“六年,内使舍人潘佑上书极谏,煜收下狱,佑自缢死。”

事实上,当时的南唐国不过是大宋国的保护国而已,李煜是不敢与赵匡胤的大宋分庭抗礼的。为了求生,李煜不断地向大宋国输送金银财宝、锦缎缣帛;为了求生,他不得不降低国格,下诏改变了许多制度:除变更一些官位名称外,又将南唐所封的“王”一律改为“公”;为了求生,他甚至主动要求取消了“南唐国”国号。希望以此来换取大宋的容忍。李煜只想做一个生活奢侈、热爱艺术、偏安一隅的小领主,而怀有政治野心的赵匡胤则要建立统一的大宋王朝,岂能让江南偏安一隅?所以,李煜的一切期望都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赵匡胤先是遣使诏李煜入宋京,李煜明知此去将失去自由,便称病缓行。接着宋军就打过来了,不顾李煜的哀求,一直攻入金陵,俘获李煜。好在赵匡胤是一个胸怀博大的君主,他赦免了李煜,还封李煜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大将军。但仁厚宽容的宋太祖赵匡胤很快就去世了,继位的宋太宗赵光义可没那么仁慈了,李煜实际上处于被幽禁的状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他独自待在这个小楼上,除了孤独还是孤独,除了忧愁还是忧愁,无法排解也无法逃遁,只有把郁积的情感发泄在文字语言中才会有片刻的轻松感。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当梦中的故国与现实中的小楼形成极端的反比时,对一个人心灵的伤害是很残忍的。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文人,他不可能像阿斗刘禅那样乐不思蜀。他或许应该感谢宋太宗赵光义,因为赵光义在他已经感到生不如死的时候及时给了他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