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韩国风情】韩服篇(1)——基本介绍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韩国风情】韩服篇(1)——基本介绍作者:阿里郎韩语社
一.
【汉字】韩服
【南朝鲜语】한복
【北朝鲜语】조선옷(朝鲜服)
【罗马字】Hanbok
【日语】かんふく
南韩、港台以及西方国家叫한복(韩服/Hanbok),北朝鲜叫조선옷(朝鲜服/Josenon-ot)。
1897年大韩帝国成立后,开始叫依国名称韩服。现代韩服特指的是李氏朝鲜时代定型的民族衣装,同时在20世纪因为实用原因进行了一些较大的改动,并没有完全依照李氏朝鲜时期韩服的真实版型。最近,改良韩服和生活韩服在韩国出现。韩服的特色是设计简单、颜色艳丽和无口袋。在韩国通常自认为韩服拥有三大美,即袖的曲线、白色的半襟以及裙子的形状。现代女性韩服的普通着叫做“赤古里裙(여성의복/chima
jeogori)”,包括赤古里和高腰背心裙。男性韩服的普通着叫做“赤古里巴基(남성의복/paji
jeogori)”,包括赤古里和裤。普通百姓再正式点的女性韩服还在赤古里裙外唐衣,男性则在赤古里巴基外增加周衣。传统高级韩服通常用明紬(明朝制法的绢丝)制作。老百姓的韩服通常用大麻、苎麻或者棉制作。高丽时代朝鲜的白色苎麻经常进贡给唐朝。由于韩服穿著不便,除了在正式的场合和一些古老乡村外,现在已很少韩国人会在日常生活中穿着韩服。近年亦有人制造改良韩服(又称生活韩服)作日常生活穿著之用。
二.名称由来
韩服是受汉服和蒙古服饰的影响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传统服装。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女士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
三.历史发展
朝鲜民族在受中国汉文化熏陶之前曾经是散居在乌拉阿尔泰山脉的游牧民族,崇尚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形服饰,韩服的基本风格是在大约三国时代演变出来。当时的裤子都很短和紧身,而上衣的腰围则非常贴身。朝鲜族服饰经历了三大变革,朝鲜先民最初的白衣服饰的在中国唐朝的影响下进行了第一次变革,第二次是高丽时代,第三次是受明朝的影响而进行了汉化。
中国的大唐朝廷把丝制长袍传到韩国。贵族妇女开始穿着全身裙和阔袖的上衣(襦)。而男士就穿着窄身、长至膝盖的上衣和阔身裤,并把裤脚绑在足踝。
韩国曾成为元朝的藩属国达80年。忠烈王其後迎娶成吉思汗的女儿为妻,从此改穿蒙古服饰。在他统治的3年内,所有官员都要剃去头发,并要穿着蒙古服饰。
韩国成为明朝附属国,进行了全方位的汉化,女子服装则受到明代服饰的影响,初期衣带在右侧,较幼及短,後来移到较中间的位置并加粗、加长,上襦亦缩短;韩服的个性发展开始于明朝灭亡之后即李氏朝鲜中期。从那以后,韩服特别是女装,上衣逐渐缩短,同中国服饰的区别逐渐增大。而李氏朝鲜时期韩国男子的着装则基本上在照搬中国明朝服饰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民族审美和特色,社会各阶层服饰的颜色、纹样、款式等有着严格的区分。在李氏朝鲜末年,平民(白丁)女性的上衣甚至短至袒露胸部,有可能是为方便哺乳而设,至日占时代被日本统治者以「有伤风化」为理由取缔。之后在北朝鲜和南韩各自独立分治之后,各自又再次发展出不同的路线,北朝鲜以素雅和简朴为主,而南韩则较追求线条的清晰笔直,并常在裙中加入裙撑以制造类似蓬蓬裙的效果。现代韩服里,除了源自西方的马甲和满族的马褂子,其他款式均学自汉服。
四.韩服种类
赤古里(저고리,罗马字Jeogori)
赤古里作为上衣在朝鲜男女通用。赤古里在朝鲜的三国时代,高句丽叫做“襦”,百济叫做“复杉”,新罗叫做“尉解”。直到高丽王国的时候,赤古里这个名称才第一次被记录下来,用汉字写作“赤古里”或者“短赤古里”,赤古里这种叫法很可能有来自蒙古的影响。最初赤古里长及腰部,直接来源于汉服襦裙上襦的影响。但到了朝鲜王朝末期,赤古里仅长至腋下且刚好遮住胸部。白纸做的动襟则衬托出了女性颈部。赤古里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衣(길)、襟(깃)、动襟(동정/半襟)、紟(고름)和筒袖。赤古里继承了汉服系统的右衽和襈(衣缘),特别是抄袭明朝袄裙的白色半襟和紟。为扣好短上衣,在两个前衣襟上各缝有紟,女性赤古里的长带垂落在长裙前面,也有装饰的作用。
赤古里袖口是指短衣的袖子下方, 其特征为传统韩屋飞檐的曲线似的自然柔美。 男女的赤古里有差异/ 男式赤古里以线条粗,平坦为特点;
女式则以装饰华丽曲线短而美丽为特点。
朝鲜民族在古代因为朝廷限制多穿原色,因为被称为“白衣民族”。但是女性的裙子在过去则无此限制,女孩和未婚女性的下裙通常是赤色,而已婚女性和中年女性则穿蓝色的裙子,老年女性穿灰色的裙子。直到现在这也是韩服的一大特色。下面则配绵袜(솜버선)。绿衣红裳(녹의홍상/NokUiHongSang)则是李氏朝鲜时代未婚女性最普遍的搭配。虽然现代有越来越多的颜色搭配,但朝鲜民族心中绿衣红裳才能是新娘礼服的色彩搭配。巴基(바지/paji,pants) 朝鲜男人的宽松裤子,适合正坐。裤子收口处有系带。冠赤古里(갓저고리/Gat-jeogori) 比典型的赤古里稍大,里层是兔毛外层是蚕丝的女士赤古里。
马褂子(마고자 ,罗马字Magoja)
马褂子属于胡服系统,源自满族的马褂。马褂子是一种防寒服,穿在赤古里外面,通常用明紬(明朝绢丝)制造,用一枚或两枚琥珀扣子合拢,正面以下开叉。于1887年被政治流放到满洲的大院君回国后在朝鲜王国引进推广的,最初是一种男性衣装,后来变成两性通用,男性的马褂子比女性的长;因为防寒保暖的功能在当时很受朝鲜人的欢迎。
源自中国汉服的比甲[2]。朝鲜褙子通常是指的短褙子。朝鲜王朝时期的朝鲜褙子只是礼节性的女式冬季长款背心袍。直到朝鲜王朝末期也只是女性穿着。目前韩国男性结婚时也有穿朝鲜褙子的,并在腋下显著的增加了腰带的装饰。
来自西方,V领,用扣子扣拢,有口袋。
【长衣(장옷/Chang-ot)】
朝鲜王朝末期贵族女性在任何公共场所都得穿着长衣遮住脸和上半身。
【周衣(두루마기/durumagi)】
源自中国的直缀,周衣最初是朝廷官员和皇室的日常穿着。后来普通人逐渐开始在特殊的重要场合穿着周衣。在现代韩国,周衣则用作穿在赤古里外面的保暖外套。
【道袍(도포/Dopo)】
【鹤氅衣(학창의/Hakchangui)】
【深衣(심의/Shimui)】
源自中国汉服,在朝鲜,深衣是士大夫阶层闲暇时的装束。典型的深衣是直领,但也有方领襟的深衣(방녕깃
심의/bangyeongkit shimui)。
【直领袍(직령포/Jignyeongpo)】
直领袍是高丽时代下级政府官员的衣服。到了朝鲜王朝时代,直领袍也成为普通男性的衣服。
【内衣(내의)】
素裹(속옷)是朝鲜女性的白色开档衬裤。无足裙(무지기 치마/)则是女性所穿的朝鲜纸褶子衬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