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美国B.E.Gilliland,R.K.James的《危机干预策略》

(2009-01-04 21:42:00)
标签:

杂谈

分类: 咨询与辅导

读美国B.E.Gilliland,R.K.James的《危机干预策略》

 

社会学0702  雷婧澜

 

近来在求助和人类服务行业种有两个显著的发展,它们明确并促进了危机干预发展的方向。最重要的是,危机干预已经发展成人类服务的一个主要分支;其次,对危机干预的反应性策略已是远远不够的了,需要发展和实行积极的和预防的系统危机干预模式。简言之,危机干预工作将不仅仅限制在精神卫生领域内。

美国B.E.Gilliland,R.K.James的《危机干预策略》一书中主要介绍了危机干预的理论和各种应用,以及各种特殊危机的处理。

在这里简单介绍危机干预的六步法。

第一步:确定问题

  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如果工作人员所认识的危机境遇并非求助者所认同的,那么求助者所应用的全部敢于策略和付出的努力可能会失去重点,甚至对求助者而言没有任何价值。整个危机干预工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围绕所确定的问题来把握倾听和应用有关技术。为了帮助确定危机问题,我们推荐在干预开始时,使用我们所说的核心倾听技术(core listening skill):同请,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

第二步:保证求助者安全

在危机干预工程中,危机干预工作者将保证求助者安全作为首要目标,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所讲的求助者安全,简单的来说就是对自我和他人的生理和心里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虽然我们将求助者的安全放在第二步,但是整个危机干预过程种都应该将这一点作为首要的考虑。在工作人员的检查评估,倾听和制定行动策略的过程中,安全问题都必须予以同等的,足够的关注。

第三步:给予支持

危机干预的第三步是强调与求助者沟通与交流,是求助者知道工作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工作人员不要去评价求助者的经历和感受是否值得称赞,或是否是心甘情愿的,而是应该提供这样的一种机会,让求助者相信“这里有一个人确实很关心你”

在第三步种,提供帮助和支持的是工作人员。就是说,工作人员必须无条件的一种积极的方式接纳所有的求助者,不在乎报答。能够在危机种真正的给予求助者以支持的工作人员,就能够接纳和肯定那些无人愿意接纳的人,表扬那些无人表扬的人。

第四步: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

危机干预的第四步侧重于求助者予工作人员成灰忽略的一面-----有许多适当的方法或途径可供求助者选择。多数情况下,求助者处于思维不灵活的状态,不能恰当的判断什么是最佳的选择。有些处于危机的求助者甚至认为无路可走。

在这一步种,工作者有效的工作帮助求助者认识到,有许多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其中有些选择比别的选择更为是适宜。英爱从多种不同途径思考变通的方式:1)环境支持,这是提供帮助的最佳资源,求助者知道哪些人现在或者过去能关心自己;2)应付机制,即求助者可以用来战胜目前危机的行动,行为或环境资源;3)积极地建设性的思维方式,可用来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减轻应急与焦虑水平。若能从这三方面客观的评价更重可变通的的应对方式,危机干预工作者就能够给感到绝望和走投无路的求助者以极大的支持。

第五步:制订计划

危机干预的第五步是制订计划,这是从第四步逻辑的,直接的发展而来的。计划应该确定有另外的个人,组织团体和有关机构能够提供及时支持;2)提供应付机制----求助者现在能够采用的,积极的应对机制,确定求助者能够理解和把握的行动步骤。根据求助者的应付能力,计划应这种在切实可行和系统的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可以包括求助者与危机干预工作者的共同配合----如何使用放松计划。

第六步:得到承诺

第六步得到承若紧接在第五步之后,同样,控制性和自主性问题也存在于得到恰当的保证这一过程种,若够制定计划这一步完成得比较好的话,则保证这一步就比较容易。多数情况下,保证这一步比较简单,让求助者复述一下计划:“现在我们已经商讨了你计划要做什么,下一步将看你如何向他或她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请跟我讲一下你将采取哪些行动,一保证你不会大发脾气,避免危机升级。”

    《危机干预策略》是一本关于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很实用的书,在里面我不仅了解到了危机干预的理论而且看到了许多危机干预的实例,这对以后我的生活有许多启发。特此将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