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在狱》指《在狱吟蝉》;《登城》指《在军登城楼》;《讨檄》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字观光,今浙江义乌人,初唐时期著名诗人。他才思敏捷,年少成名,七岁就能作诗,著名的《咏鹅》就是骆宾王七岁时的诗作。他特别擅长七言诗,以构思巧妙、格律严谨著称。女皇武则天对其诗文也是赞赏有加。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杨州反武的徐敬业作《代徐敬业讨武曌檄》、其辞华胆,格律严谨;长篇《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但骆宾王仕途却较为坎坷,当过御史,做过县丞,因屡不得志就辞掉了官职。一生有《骆宾王文集》传世。
(二)
诗话唐初四杰之王勃
畅笔华章自少年,童贞聪颖美名传。
清江水绕滕王阁,香墨常存素玉笺。
绝句吟成唐四杰,檄文赋出卷千篇。
残阳如血英魂耀,秋水长天恸古贤。
王勃,字子安,初唐时期著名文学家。王勃出身儒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名儒,他幼时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熏陶。王勃文采斐然,风流倜傥,有点放荡不羁,仕途不顺。王勃在文学方面造诣颇深,尤其擅长五绝和骈文,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唐高宗李治曾称赞其为大唐奇才。但天妒英才,王勃在看望父亲的途中因溺水而不幸死亡,时年二十六岁。
(三)
诗话唐初四杰之卢照邻
自幼聪资禀赋先,文章饱读博诗缘。
王宫御命宣高士,紫禁危言祸上贤。
纵笔长安寻古意,抒情律绝创佳篇。
一溪颖水沉才子,半世辛劳付梓笺。
卢照邻,字升之,初唐时期著名诗人。与骆宾王不同,卢照邻出身名门旺族,家庭条件较好。他曾当过邓王府的文书,在此期间阅读了大量典籍。他擅长诗歌骈文,著有名篇《长安古意》,其中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更是千古名句。他信奉道教,身体患有残疾,手脚行动不便,患病日久,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河自尽,时年四十。
(四)
诗话唐初四杰之杨炯
早享才名及弟先,耻居王后愧卢前。
维新总把淫风摒,革旧仍将美律延。
为政多年除陋习,从军数首赋佳篇。
生来耿直言尖刻,涤荡浮华屡举鞭。
杨炯,字令明,初唐时期著名诗人,四杰之一。杨炯出身寒门,幼时聪明敏锐,被推举为神童,进入朝庭弘文馆。后来杨炯入太子东宫为官。他特别擅长诗歌与散文,留有各种诗文八十余篇。杨炯对边塞诗也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如《从军行》、《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出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一反六朝浮华绮摩之风。据《唐才子传》记载,杨炯持才凭傲,曾讽刺朝士矫饰的宫体文赋,呼为“麒麟楦”。故张说(唐朝宰相)称赞他:“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耻王后,愧卢前,谦也。”杨炯一生几乎都在做官,最后病逝于盈州县令任上,享年四十三岁,遗有《盈川集》30卷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