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类:这类野菜多为乔木或灌木的嫩叶芽,野果及花。
柳树芽:
柳树的嫩芽,食用方法:拌凉菜、做馅、做汤。
木兰芽:
栾树的嫩芽,食用方法:拌凉菜、做馅。
杨树芽:
杨树的嫩芽,食用方法:做馅、做汤。
杏树芽:
杏树的嫩芽,食用方法:拌凉菜、做馅、做汤。
榆树钱:
榆树的花,食用方法:做馅、熬粥。
洋槐花:
洋槐树的花,食用方法:生食,油炸。
娘娘花:
又称柠条花,食用方法:生食、做饼。
托盘:
也称树莓、山梅,食用方法:生食。
楸子:
野生山核桃(楸木)树德果实。食用方法:生食,榨油。
榛子:
草本类:水长城地区野菜品种最多的一类,通常所说的野菜专指草本类野菜。这类野菜多有药用作用。
水芹菜:
水生草类,水长城地区又称野芹菜,食用方法:拌凉菜,炒菜。
水芥菜:
水生草类,水长城地区又称水辣菜。食用方法:拌凉菜,做馅。
茵陈:
俗称白蒿,食用方法:拌凉菜、做馅、油炸。
苦麻:
为菊科植物山苦荬,食用方法:蘸酱生食,做汤。
甜麻:
食用方法:蘸酱生食,做汤。
蒲公英:
为菊科植物蒲公英,食用方法:拌凉菜,蘸酱生食,做汤
猪毛蒿:
为菊科蒿属猪毛蒿,食用方法:拌凉菜,做馅。
龙须菜:食用方法:拌凉菜。
山荠菜:食用方法:拌凉菜,做馅,炒菜
野山蒜:水长城地区又称野韭菜,食用方法:蘸酱、做馅,炒菜。
仁心菜:又称玉菇,拌凉菜、做馅。
马齿苋:又称马就菜。
黄花菜
车前草:
零丁花:
灰灰菜:
山菌类:
栗树蘑
松树蘑:
杏树蘑:
杨树蘑:
榛蘑:
楸木耳:
水长城地区木耳种类众多,许多种树都可结木耳,以楸木耳最为有名。食用方法:拌凉菜,炒菜。
大小马勃:
欲称牛屎菇或马蹄包。嫩时色白,圆球形如蘑菇,但较大,鲜美可食,嫩如豆腐。老则褐色而虚软,弹之有粉尘飞出,内部如海绵。,食用方法:炒菜。
家蔬类:家蔬不常食用部分,农民充分利用,用特殊方法做成美味佳肴,亦称野菜。
白薯叶柄:拌凉菜、做汤。
南瓜花、叶柄、南瓜蔓:拌凉菜、油炸、炒菜。
苏子叶:拌凉菜、做汤。
胡萝卜叶:拌凉菜、做馅。
王远关于野菜的原创诗词
鹧鸪天•春客山寨
陌上柔丝刚破芽,塘里藻绿初鸣蛙。缓坡细草彩蝶追,夕阳古道老人家。
拄柱杖,拐斜里,清泉当酒品山楂。常念山珍知多少,这里尤喜苦菜花。
野地小猫咪
脖系铃铛扑彩蝶,
菜花地里响铃铛。
如今还有儿童梦,
无忧无虑摇铃铛。
大姑——我的亲娘
大姑,我的亲娘,
请允许我这样呼唤您。
从来没有学会叫一声娘的我
今天真的要叫一声娘。
记不起何时,只记得小时侯,
没有喝过乳汁的我,
没有学会叫娘和认识娘的我,
被您收养,
您很穷,没有钱粮;
您很富,富有感情。
从此木兰芽,苦麻花,山荠菜培育了我的心灵。
还有香香的窝窝头噢,伴我茁壮成长。
人的思想的启蒙都是源于娘,
我的思想启蒙源于您。
从您的教育及作为里,我知道了:
山很富有,
那是志气;
山很善良,
那是奉献;
山很美丽,
那是亲娘。
今天老师让写作文《我的妈妈》,
那我就写您,您就是我的亲娘!
啊!亲娘!
您是太阳,照耀我前进!
您是月亮,安详的故乡!
您是大山,赐给我脊梁!
您是小溪,
欢乐在四方!
啊!太阳,月亮;
啊!大山,小溪。
你们听见了吗?我不是零丁花,我也有亲娘!
啊!亲娘——
永远在我心房,伴我成长,闯四方!
历史上关于野菜的诗词
野菜,灰头土脸的,怎可与高雅的诗歌相提并论呢?看到这个题目,人们不禁要问。
其实在很早以前,野菜就已经走进了诗歌的文学殿堂,成为其中的主角,在古人的笔端浅吟低唱。追溯其源可到《诗经》,曾有人做过粗略的统计,在《诗》305篇中提到的可食用野菜多达43篇25种,在其之后的许多诗词曲赋中,平凡的野菜竟绽放出不平凡的灵性和野趣。
首先从《诗》说起,诗经所处年代是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奴隶社会,人民辛勤劳作,日日与大自然为伍,生活窘困的人还要靠大量的野菜充饥,因而野菜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来源于民间创造的诗歌,在表达生活、劳动、爱情时,自然少不了对野菜的描述。
诗经的首篇《关睢》唱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其中的荇就一种可以吃的水草,浮在水面,绽放黄色的小花;在《谷风》中有一首反映劳动妇女遭丈夫抛弃的诗“谁谓奈苦?其甘如荠”意思是:人们都说苦菜苦,可与我心中的苦楚比起来,它却如荠菜般甘甜了。”苦菜里有三两粮,既饱肚子又壮阳”它不仅能清热燥湿,消肿化瘀解毒,还能凉血止血。荠菜则更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一种野菜,俗名又叫地菜、清明菜,它不仅味甘,而且色泽嫩绿,词家辛弃疾就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吟诵;在《苤苡》中也有这样的诗句:“采采苤苡,薄言采之。采采苤苡,薄言有之。”苤苡就是在车前草(车轮菜),诗的意思是:“好新鲜的车轮菜呀,快来采呀,谁采了归谁啊。”借采集野菜来表达爱慕之情;文如《采葛》中的诗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葛根可制成葛粉,萧则指的是一种白蒿,两者都是野菜,特别是白蒿,它不仅是味道鲜美的野菜,也是一种药材,多生于田间地头,路沟渠边,每逢清明之际,正是白蒿繁茂之际,上坟祭祀的人们络绎不绝,顺便采集白蒿治病或解馋,蒿的种类较多,在《诗经》中有“呦了鹿鸣,食野之苹”,苹即陆生白蕃蒿,俗呼艾蒿,“于以采蘩,于沼于让”。蘩是指水生白蒿,而《本草纲目》中的白蒿则为蒌蒿无疑矣。
除此之外诗文中提到了许多野菜,如野碗豆(薇菜)、车前子(苤苡)、白蒿(蘩)、地米菜(荠菜)、苦菜(荼)等,至今都是人们饭桌上的美味。但当野菜从胃转移到心上,并在那里扎下感谢的根,片片的菜香就化做至精至诚的诗句,加重了历史文化的份量。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在他的《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以桃花绽放,春江水暖,鸭子戏水,野菜满地长的生动诗句,表现了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也向人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踏青采择野菜图。千百年来野菜伴随着我们自生自灭,在个个平常的日子里,它属野花闲草,是生活的点缀品,民谣也说:“三月三,地菜赛灵丹”。这些诗句记载了春天的欢愉,但在我们生活遭遇困厄时,用它果腹充饥时,其中的滋味就变得苦涩,野菜变成了穷苦人生存的稻草,期盼的救星。姹崇嫣红的芳菲桃李,千妖百媚的芍药牡丹,在物质极缺时也变的毫无价值,黯然失色。因此,关于野菜历代文人都留有赞美的诗句,诗赋民谚也为数可观了,例如宋代姜夔在《扬州慢》中描绘“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东坡先生在品味野菜时时竟也发出感慨。“时绕麦田求野菜,强为僧舍煮山羹”。民谚“三月的茵陈,四月的蒿,五月六月当柴烧”鲜明的点出了野菜的时今性。初春的野韭菜也脆嫩爽口,野味十足,非家种大棚可以比拟的,是人们尝春调剂的上品,唐诗人杜甫就曾留下:“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佳句,民语也说“三月新韭胜似肉”。人们喜爱野菜不驻是它们可以过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许多野菜本身就是药材,可以达到“药食同源”的治疗保健作用,因此有俗语说:“野菜香,回归自然保安康”。懂得此理的当首推南宋诗人陆游,它在《杂感》一诗中这样认为“晨烹山蔬美,午漱石泉洁,岂役七心躯,事此肤寸吾”。在《食荠十韵》中则更是品出其中真味。“唯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霜”。是呀,在平淡中寻找真味,体会人与自然的融合,在诗歌中绽放生命的光华,这岂是我们现代人可以体味到的……。当我们手捧诗卷,吟诵“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时,心底升起的该是怎样的惆怅与遗憾。
信手拈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发现在文化的长沙里竟随处可见它们的踪迹。带着不同的人生感悟唱出了千姿百态。
唐代陆龟蒙就赞曰:“野园烟里自幽寻,嫩甲香蕤引渐?。……欲助春盘还爱否,不妨潇洒似家林”。皮日休《鲁望以躬耕野蔬兼示邪念什用以酬谢》:“深挑乍见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看,紫甲采从泉脉畔,翠牙插自石根傍”。宋代苏东坡写道:“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读到此处,禁不住掩卷长叹,千百年来,野菜生长在田间陇畔,沟渠路边,无须人类为它施肥培土,任其自生自灭,也许在达官显贵眼中尚属野性未驯,低微卑贱之物,在他们“高贵”的鄙夷中遭遇唾弃,居然从古到今还有那么多文人雅士牵念着它,居然还有那么多诗挂在它的叶面上。它在《诗经》的河面泛舟,在那个风雅颂的时代,有窈窕淑女采摘着参差荇菜,水芹和爱情的香味在河面上随风飘荡;有东坡的艰辛之旅中,陪伴它的不仅有琴棋书画,还有那生生不息,渺小而又顽强的野菜,让他在人生的大起大落中,体味到了人间的清欢……。
文明的现代人类啊,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之际,请走出狭隘的高楼大厦,穿过车水马龙的公路,摒弃世俗的名利,带上爱人、孩子去郊外踏青挖野菜、享受春光,享受美食,享受片刻的欢娱,切身体味古诗中的野味情趣,感受“在河之洲”的爱情,让身心徜徉在自然恩赐中吧,让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
溪水人家主要野菜佳肴
野菜团子

拌木兰芽

拌水芹菜

拌马齿苋

野菜水饺

拌柳芽

炸紫苏

拌苏子叶

炸茵陈

拌水芥菜

蒸野菜
溪水人家联系电话:1365108872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