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曾几何起,时时提笔便是无语。一时之间倏地自问难道没什么可唠叨的吗?还是忙于生计而忽略了心灵的滋养?无法回答,也许这世间许多事情是没有答案的。
也罢,就随手写写也好。只是一个时时以身自检的人是无法做到随手写写的,每一篇文章都凝聚着全部的心血。完成后尚是无法满意,总是感觉无法达到真正自己心中所想的文学修养。也许人就是如此,总是在追求完美,最终不得不发现其实只有残缺才是最完美的!要不怎会有断臂维纳斯的至极完美?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真正的人性完美就是这躯断臂女神像!
经历了许多人世的沧桑之后,也许生活中我们更坚信有美好的结果在生命之中出现。如果不能,那么必会有一番伤痛在心头,也必会有种遗憾在灵魂深处羁留。由此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红楼梦>中黛玉焚稿的那一段哀伤,以及黛玉临死前的那句话:“宝玉,你好…”在这里,“不是论其红楼之中的人物,亦不是说其情爱纠葛.而是以此不难想像,人一生之中的缺缺失失与之坑坑洼洼在所难免,也均属人生的正常规律.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又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可见,无价值的毁灭不是悲剧,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才是悲剧,价值愈高,悲剧愈大.也就愈完美.
若没有这些坎坷,其生活价值与之意义又从何说起呢?当然,如此也并不是让我们刻意去制造残缺不全或刻意制造悲剧,那样的话就失去了其本质与初衷,必然会出现完美反被完美误的结果.
前一段时日,计划着给日子紧凑些,也好把延误的课程补上.几天下来,还是感觉做的不够好,没有很好地坚持原则.整理以前的稿子书籍,翻开来看仍是不满意.很是忙乱的感觉,却是无所适从的氛围.静思来,假如把人的思维限制在一个框框之中,那么就必定没有施展的空间,更不用说力求做到完美了.若是在抓住一刻的专注,那么也许会有完美的效果出现.犹如素描的灵感,不是时时出现,而是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才会激发来自灵性的因素,才会完全融入素绘画的乐趣之中,这样才能有一幅好的作品示人.
生活之中也有许多这样的难题出现在我们面前,例如努力去工作争取,努力去营造家庭的幸福温馨,却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我们常常会自责,为什么生活中总不能成功,为什么心灵上这么辛苦?其实放开一步来看,如果把这一切的困难当做步向成功的阶梯,那么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人生之中的累与闲都要用一颗甘愿的心情去面对,艰难来了告诉自己不怕,成就降临了对自己说没什么,一切都只是起落.只要能保持这样的一颗平和的心,那么也就达到了完美.完美在不自觉中创造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这就是造物者的恩惠,也是上天的旨意!
而真正的完美,是首先应该无限地丰富自己,吸收一切美好的东西,从这些美好的东西上感染一份对于”人”的完美和高尚追求,那么这样才算是追求完美的境界,这样才能达到心目中的完美.而不是用一种挑剔的眼光去看世界,更不是用一种不屑的神态对人对事.只有用欣赏的眼光才能提升自身的完美,才能拥有完美的情感,才能发现这个世界的完美之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