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天狗》日记
(2013-07-16 16:32:02)电视剧《天狗》创作的缘起
背景:2010年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领衔拍摄的大型记录片《大秦岭》在央视播出后,轰动全国。200多名专家从各个角度对秦岭进行了描述和解说。气势非凡,效应明显。
日记:2010年5月23日
早上刚到办公室,就接到孙建喜老师从西安打来的电话。孙老师说他和原央视十一套戏曲导演霍柄全,还有一位宝鸡人民剧院的音乐老师一同回商州,下午在一块坐坐。
今天是剧团崔志得老师给女儿出嫁摆大烩菜的日子。说起这商州大烩菜,那可是负有盛名。几口原始的大铁锅里,把红萝卜煮得软软的,炸得像“金砖”一样的油炸豆腐和白菜,粉条炖在一起,切得像“木梳”大小的红烧肉片,铺盖在菜上,油而不腻,红红的,软软的,酱香扑鼻。现在这道菜已经成为商州百姓婚,丧,嫁,娶必不可少的一道传统的名菜。
我和广电中心新闻部苏福利主任下午一道给老师行情道喜。看到几口大锅里“鱼泛泡”似的焖炖着的烩菜和红烧肉片,真是令人发馋。但又想到下午要和孙老师一行会面,我俩只好忍在心里。
下午六点在商州一家不大的饭馆,我和周刚,苏福利,鱼在洋(全国著名作家,商洛日报编辑,商洛市文联副主席)接到了孙建喜老师一行。
招呼孙老师是很简单的事。孙老师爱吃“软”饭,这不是骂人,这“软”是说孙老师常讲的“软软活活,家家常常,汤汤水水,煎煎火火。”也就是家常便饭。
大家动了筷子,几杯酒下肚后,李老师开始了山歌演唱,我这时也顺口“哼”起了原商州文工团根据著名著名作家贾平凹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天狗》的主题歌,孙老师,鱼老师,李忠民也改口唱了起来。(当时文工团排演舞台剧《天狗》时,他们都是参与者)。霍柄全老师和其他人可是听得认真,整个场面很是激情。
突然,霍炳权老师举起酒杯,向大声说道:“各位,来到商州,听到这么美的山歌和花鼓,让我想起了‘戏剧之乡’的《屠夫状元》,《六斤县长》等有名的戏曲。商州是戏剧之乡,我走遍大半个中国,在央视戏曲频道工作了十几年,和陈佩斯,蒋雯丽等人也合作过,但是,让我真正说好的是你们商洛,商州创作的戏,多么好听的“天上的月亮一面锣”(《电视剧,<</SPAN>天狗>主题歌》)。
这是,整个饭场变成了花鼓,戏曲的研讨会了。霍老师也仔细听我讲述了当年我当商州区文工团团长时排演舞台剧《天狗》的情景。
吃饭差不多两小时,唱花鼓,唱山歌,谈戏曲创作就把60分钟占去。分手时,霍老师当着大家的面对我说“俊杰,有没有胆量把《天狗》搬上屏幕?”我趁着酒劲答道“有”。大家大笑并共同举杯。霍老师又认真的说“轻在言语,重在行动,如能帮忙,我姓霍的义不容辞!”
“轻在言语,重在行动”……
我带着朦胧的“醉意”,回到了家。
(当我今天抄录这篇日记时,“贵在行动”这句话又让我想起了当时的场面。也许就是这句话,才有了后来策划创作《天狗》想法。)
(插入孙建喜,霍炳权,鱼在洋等创作时照片。
(插入《天狗》剧照。
很矛盾。也就在我矛盾的这两天,周刚,李中民两天里不停地到我办公室,不停地给我打气,鼓励我来举创作《天狗》的大旗。且已经到了西安的孙建喜老师,也不停地打电话鼓励我尽快行动。动人的是,李中民老师,时不时给我唱起:“天上的月亮一面锣,锣里坐了个女嫦娥…”来刺激我,周刚反复告诉我,还有一帮善于吃苦的弟兄们帮我,一定能搞成。
矛盾的我,忽然想起区委宣传部谢成早部长,曾几次给我说,能不能搞点宣传商州的原创作品。我又想到,市上正在搞“秦岭最美是商洛”的宣传,并号召画商洛,写商洛,唱商洛,拍商洛。假如把舞台剧《天狗》搬上屏幕,宣传生态商州,人文商州,如能得到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接着,我又到分管广电工作的副区长崔孝栓那里,进行了汇报。崔区长同样表示,支持和赞同。同时也强调要做好策划,供区委,区政府决策。
好高兴,有眉目了。
日记
在“双仁府”见到了孙建喜老师,详细给他把区委宣传部谢部长的指示和意见作了汇报。孙老师拍案叫好。(孙老师是商州张村人,是一个非常热爱家乡的作家,艺术评论家)
在西安“药王洞”我们见到了原舞台剧《天狗》的编剧何丹萌老师。紧接着商州乡党刘炜平(西北大学教授,诗人,西大文学院副院长),王康(陕西十大青年律师,西北著名涉外律师.)通过丹萌老师介绍,徐瑶(西影导演,曾在张艺谋的《红高梁》兼搞过舞美,电影《代号美洲豹》中扮演过角色)也到了现场。
(到现在我都感慨商州乡党的力量之大。
(到现在我都感谢孙建喜,周刚,鱼在洋,李中民干事的执着。
(到现在我忘不掉煎熬中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