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举行“实景商洛花鼓山歌电视剧《天狗》”剧本第三
(2010-08-22 18:29:04)
标签:
音乐创作《天狗》剧本孙见喜商洛杂谈 |
商州举行“实景商洛花鼓山歌电视剧《天狗》”剧本第三次研讨会
对剧本“文本版”给予充分肯定,对全剧的音乐创作提出总体要求
8月14日,商州区举行“实景商洛花鼓山歌电视剧《天狗》”剧本第三次研讨会。提交本次会议讨论的是剧本“文本版”。会议对剧本“文本版”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全剧的音乐创作提出了总体要求。
“文本版”在“二稿本”的基础上,根据本剧剧本第一次、第二次研讨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增加了大量细节和重要情节的同时,删减和调整了原来的部分情节,从而使剧本的思想得到大幅度提升,主题得到大幅度深化,内涵得到大幅度丰富;人物对话更为口语化,更加生活化;人物形象更为鲜明,更加丰满;剧情框架更为结实,剧情发展中的各方面逻辑更为严密,剧情的发展脉络更为清晰。大家一致认为,从纯剧本角度来看,目前的“文本版”在向精品靠近。故事是基础,人物是骨架,思想是灵魂——“文本版”在这三方面的处理上都是成功的。同时,“感恩”这一主题不仅贯穿全剧,而且在一步步推进,一步步升华。据此,大家还一致认为,目前的《天狗》虽然叙述的是一个“非常凄美的感恩小故事”,但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一个非常大的,带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大主题。
会议认为,剧本“文本版”基本可以作为导演台本和音乐创作底本,交付导演和音乐主创人员进入相关的实质性工作。
艺术是以独特为生命力的,而“商洛花鼓”与“商洛山歌”既是本剧的亮点,也是本剧的鲜明音乐特色。音乐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本剧的成败。基于此,会议特别要求音乐主创人员,一要通读、细读剧本“文本版”,体悟“凄美”这一艺术追求和主要人物的音乐形象,寻找每一段唱腔的音乐感觉和全剧的音乐脉络,明确音乐是为剧本、剧情和塑造人物服务的。二是不能“吃老本”,要拓展思维,挣脱原舞台剧音乐的束缚,跳出原舞台剧音乐的阴影,要下功夫进行全新的音乐创作,要通过音乐创作的“上台阶”为整剧增色。三是要从音乐角度把握好几个主要人物的音乐形象,要在音乐的不断反复与演化中,反映人物命运的变化,使人物形象通过音乐进行不断强化。四是要明确现在的音乐创作是为电视剧而创作,而不是为舞台剧而创作,因此要在电视剧音乐创作与舞台剧音乐创作的“结合”上下功夫。五是“凄美”是整个剧情的主调,音乐创作在整体上也要按照这个路子向下走。新的音乐元素和其它的音乐元素要吸收,但要注意“度”的把握。六是对“主题歌”以及一些核心唱段、重点唱段要把握好音乐情绪,把握好音乐定位,并按照电视剧的特点与要求,进行精心创作与打磨,力争使其能够得到广泛传唱。剧中的《感恩歌》等一些点题的唱段,从词的角度来看,已经上升到了“形而上”的层面,在这些唱段的音乐创作上要有高悬感、照耀感。
会上,音乐主创人员从音乐创作的角度,对“文本版”中部分唱词提出意见,要求作进一步的修改与加工。
本剧执行制片人王俊杰,以及本剧编剧何丹萌,本剧“文本版”主创人员孙见喜、鱼在洋、黄昏,本剧音乐主创人员李中民、解文鹏、许玉健等在会议上进行了发言,并阐述了各自的艺术观点与看法。
此前的7月20日,曾在西安举行了本剧第二次剧本研讨会;会后,编剧何丹萌完成了本剧的“二稿本”。 在“二稿本”的基础上,孙见喜、黄昏、鱼在洋三人联手,经过连续十四天的日夜加班,从第三稿一直改到第八稿,至8月10日,最终形成《天狗》剧本“文本版”。
(周刚2010-08-18上午10:00-下午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