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嗮旧文:《天狗》旧事

(2010-06-02 11:05:16)
标签:

《天狗》

花鼓

剧本

贾平凹

杂谈

http://s11/middle/5c77e837x8814c42b36ea&690
          2010年5月下旬《天狗》策划组看望著名作家贾平凹
   1991年,全省进行文艺调演。作为商洛地区七县中的老大哥商州怎能缺席。但剧本,演员,排练经费等等一大堆的困难摆在了面前。是弃权还是参赛,面临着选择。记得,时任文化局局长田宝林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给我讲了一大堆的道理和参加省上文艺调演的重要性。文化局确定的参赛剧本是陕西省群艺馆何丹萌老师在上海戏曲学院进修时创作的,根据贾平凹同名小说改编的花鼓音乐剧《天狗》。事前,我也反复拜读了剧本,剧本写得十分好,丹萌老兄是下了功夫。但要搬上舞台,进行舞台创作,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咋办呢?我和田局长在他的办公室一支烟接着一支烟,不停地抽。谈到演员,谈到导演,谈到音乐,谈到舞美,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当谈到排练经费时,我两都没话了。这时,我的老母亲打来电话问我中午吃啥饭,今天是我的生日(1991年2月14日)。我当时也没心事过生日,随便给老母亲说做点稠糊汤,腌点生萝卜丝,这是我最爱吃的饭。我把电话打完,看见田局长重新点燃了一支香烟,语气坚定的对我说:“我想好了,你大胆干,排练费所需的两万元,我用我老家的房产做抵押给你贷款。”他弹了弹烟灰,镇定的说:“万一失败了,我就开个文艺店,把这些胡胡子,弓弓子慢慢地买,赔不了多少钱。”

我凝视着老局长......

瞬间,我感到了力量的支持和无形的压力。同时,我也嗅到了从来没有闻到过的火药味。离开田局长的办公室,我骑着单车回到家里,老爸老妈早把我要吃的,熬得黄澄澄的稠糊汤端了上来,还给我煮了两个鸡蛋。团里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我这时的心情好了许多,我端起香喷喷的饭,狼吞虎咽地吃了一口,突然想起没有给老人家请安,便学着老戏里提袍甩袖的样子,拖着长长的腔调:“儿的生日,娘的难日。儿给二老请安了。”逗得两位老人哈哈大笑。这年我29岁。

我很快组建了排练班子。有丹萌老兄负责剧本的再完善,并聘请商洛剧团的田井制,费庆民,吴于等老师参与剧本的修改和剧目的指导。音乐创作,包括配器是李忠民,解文鹏,刘小敏。李忠民担任乐队的指挥。经过反复研究讨论确定,该剧的男主角扮演着是王全德,卢新田。女主角的扮演者是周淑引,庞晓霞。

该剧总策划和总统筹由我和丹萌兄负责。这时的丹萌兄好象不再是省群艺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工团的排练的工作中,没黑没明,没早没晚,因为他是我们商州文工团的女婿,他的爱人庞晓霞是本团的一员。

丹萌兄和晓霞在剧团住的房子不到20平方米。做饭,睡觉,会客,改剧本全在一块。房子虽小,人气很旺。高兴时他对我说:“兄弟,让你嫂子弄盘花生米,咱哥两喝两盅。”说着,便从床底下摸出一瓶“绿棒锤”(两元左右的太白酒),我两猜拳行令,喝个痛快。郁闷时,我两坐在他那比沙发高级一点的沙发上,他还是从床底下拿出一瓶“绿棒锤”,找来两个喝水用的玻璃杯,一瓶酒倒两满杯,我俩昂首举杯,一饮而尽,此酒下肚好像喝完了世间的焦虑和忧愁。丹萌兄现在的生活水准提高了,但他的性格没变,还是那么爽。

花鼓音乐剧《天狗》剧组投入了紧张的排练,舞美也在紧锣密鼓的设计,制作。唱腔设计很快完成。步入文工团的院子,到处能听到练习《天狗》唱腔和合唱的声音,能看到练习《天狗》剧中动作的身影。全团上下热火朝天,《天狗》的排练形成了空前的良好氛围。在此期间,著名作家贾平凹曾两次来团观看排练,并进行座谈讨论。著名作家孙见喜也来团观摩助阵。时任商州市市长的雷生辉,来团慰问,现场办公,为团里解决实际问题。

经过紧张排练《天狗》有了雏形。花鼓音乐剧《天狗》在导演手法上,采用了音乐叙事的设计,把现代音乐和传统花鼓巧妙结合,将现代音乐,现代舞蹈融入剧中。在设备简陋的情况下,采用了分场景,分光区的表演手法。何丹萌老师的剧本在贾平凹同名小说《天狗》的基础上,把台词提炼得准确精美,惟妙惟肖,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音乐创作,绘声绘色,主题歌“天上的月亮一面锣,锣里坐了个女嫦娥。人说天狗想吞月,月缺月圆圆又缺......”贯穿全剧始终。主题音乐营造了空旷,凄凉,无奈的意境。烘托出“天狗”与师娘不能捅破的难舍难分的情感,同时也给坐在轮椅上的,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师父造成了凄凉的撞击。女子剧情伴舞穿插剧中,画外音伴唱给剧目锦上添花,给观众留下了永久的音乐记忆,感染力极强。

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天狗》通过了彩排,首场演出在商州市影剧院举行,开演前,大家都捏了把汗,几个月的辛苦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能买帐吗?大家能满意吗?

这时,舞台大幕徐徐拉开,随着剧情的深入,音乐的感染,池子里一千多名观众渐渐进入了剧情。不多时,剧场迎来了第一个满堂喝彩声。掌声刺激了演员,刺激了乐队,刺激了所有演出人员。演出情绪空前高涨,第二次满堂好,第三次......在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整整赢得了二十次全场喝彩声,这简直叫人们疯狂了。演出结束后,全体演职人员的脸上都流露出兴奋的光采,好长时间都沉浸在喝彩声中。第二天,票房热闹了,有定团体票的,有买个人票的,每场一千多张门票显得很紧张。这时团里不失时机的给全体人员分配了联系门票销售指标,并公布了提成比例。在大家的积极努力下,《天狗》剧组在商州影剧院实现了连演十九场的好业绩。在当时,戏剧受电影,电视冲击,戏曲演出处于低谷,其演出效果之好,演出场数之多是空前的。

时过十六年,2007年冬季的一天,我在西安出差,晚上到发廊理发,突然接到孙见喜老师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说:“你把天狗主题歌的前四句给我唱一下,我正在给朋友唱,咋有点不准。”这时,理发的小师父已经给我头上推了一推子,但在电话里听到孙老师正在聚会,很是激动,不能扫了他的兴,我急忙给理发小师父说了一声就围着理发围裙,头上还打拉着梳子,手里还拿着电话,跑到发廊门前的路灯下,在电话里给孙见喜试唱了一遍,他很是满意。

《天狗》是令人难忘的,而更令人难忘的是在排练岁月中的心酸和艰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