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2-03-16 09:16:03)
标签:
吕老师教育杂谈 |
分类: 教学反思 |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课堂授课,学生在校受教育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因此,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内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最基本的而且是切实有效的途径。因此,语文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固有的属性,是它的本质任务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现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语文教材思想内容丰富,插图及电教配套设施直观新颖,符合儿童观察特点,对儿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如:人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材中《北京》一课,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看到北京的美,再利用多媒体播放北京风景视频,并进行适当的讲解,引起学生对首都北京的向往,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涉及到爱国题材的内容,如《欢庆》、《我们成功了》、《看雪》、《北京亮起来了》等,这些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因此,我在讲授这些课文时,除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外,还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时,结合文章内容,播放介绍北京夜景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北京的亮丽、辉煌,课后许多学生产生向往北京、热爱祖国的理念。
二、把课文中关键性词句的理解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把握契机,因势利导。语文课中德育的教育,不应再是呆板的说教,而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不必拘泥于一个某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应找准机会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现在的学生,多半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只知向别人索取,而不知向他人奉献,他们心里只装着自己,从不知关心别人,更谈不上去理解别人了。他们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些固然是他们的弱点,但是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思想是单纯的,如同一张白纸,只要你抓住机会随时的点拨,一篇文章、一段名言、一首小诗都能给学生以启迪、以教育。因此教师不必拘泥于何时何地何机会,只要允许就可以适时点拨。如:在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十八课《清澈的湖水》中“船靠岸了,小洁手里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这一句时,我先让学生表演攥着纸的动作,理解“攥”的含义,再进一步提问,小洁为什么紧紧地攥着面包纸,如果她把面包纸扔进湖里,湖水会怎么样?通过诱导启发,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然后布置一个实践作业,制作一个保护环境的提示牌,把它放在小区的草坪上,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
三、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更是教师经常采取的教育方法。语文课堂上的教育更离不开这一形式。教师在课文的讲解中应随时穿插,灵活应用。中国自古便有文明古都、礼仪之邦的美誉。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哪个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这些传统美德决不能丢。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在教第四册第二十四课《三个儿子》一文中,通过写三个儿子在看到各自的母亲艰难地提水,只有一个儿子跑上去接过水桶帮助母亲提水的事,赞扬了第三个儿子孝敬父母、体贴父母的美好品德,启发学生从小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布置他们回家为母亲洗脚,并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学生的随笔中看到了他们由衷的感叹:妈妈太辛苦!今后我自己能做的是一定要自己做,要为她分担家务。由此可见,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四、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如:《有礼貌》、《请到我家来》、《打电话》等内容教育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礼貌待人;《小鸭子得救了》、《应该帮助他们》等内容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上好口语交际课,也能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材中精选的很多内容都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我们必须做个有心人,善于利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