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教育高考自主招生清华大学杂谈 |
分类: 记录篇 |
2011年清华大学自主选拔复试面试考场
3月12日是清华大学自主选拔复试日,继上午在四教和五教考完笔试后,下午又在三教进行面试。
从走出笔试考场的人群中,我打听到了笔试部分的作文题目,考了以“选择”作为题目的命题作文,其中一名理科考生透露选考作文话题是清华校训“厚德载物”,另一名文科考生表示选考作文题是佛道儒三教合一以及学习论。
从出题来看,“选择”是个大众化题目,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都有话可写,然而要在万马奔腾中一马当先,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绝非易事。而对于“厚德载物”、“三教合一”、“学习论”这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如影随形的话题,如果出现在高考中就会有点偏有点怪,让人感到有点陌生,但实际上从培养具有中华文化素养的人才这一点来看,考查的正是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偏不倚,一针见血。
而面试既有分组面试,也有单独面试。
分组面试一般是六人一个组,一起面对考官,由考官出一个话题,六个人就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考官不会多加干预,这就要求考生自己争取发言的机会,同时也不能出尽风头,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后要体面地将发言权让渡给别人。考官就是从这短短几分钟的讨论中判断出一个人的气场和底蕴,从而确定加分的幅度。考官还会让大家讨论选出一名代表,在讨论结束后讲述刚才讨论的结果。但是代表选好以后,面试就直接结束,根本没让代表发言。这说明考官注重的是大家选代表的过程。分组面试话题也五花八门,诸如“你认为自主招生是机会还是负担”、“网瘾”、“网游”、“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流行话题。然而具体话题是什么都无关紧要,考前也无从准备,能准备的只有笑脸、自信、礼貌和平静的心。
单独面试的话题则十分个性化,考官会根据考生在回答中透露出的个性信息来确定下一个问题,例如你如果告诉考官“我来自广东中山”,考官接下来就会跟你聊一些跟中山有关的话题。单独面试挖掘的是考生的个性特长,考生即便平时深藏不露,此时此刻也要抓紧宝贵的时间,千方百计地让考官知道你的长处。
高考的弊端,可能将一所高校所需要的人才淘汰在分数的低谷,而大学的自主招生,就是要把这些人才从低谷中提拔上来。不偏不怪,切中高校需求,正是自主招生优于高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