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何放弃出国深造

(2010-11-17 23:52:51)
标签:

校园

教育

留学

出国

文化

杂谈

分类: 思维篇
    我们系2007级83名同学中,选择本科毕业后出国深造的就有38人,几乎占半壁江山(46%),其余同学基本上都在校内推研或者外推。
    出国的同学中,多数申请的是去美国,另外去英国、德国、日本的也有一些。即便对于选择在国内深造的同学,也曾经或多或少动过出国的意念,包括我在内。刚上大一的时候,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在谈到未来走向的时候,往往趋向于一种观点,那就是能出国尽量出国,不出白不出。在这种对出国的狂热崇拜和跟风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冷静下来问过自己:选择出国是为了什么?
    我问过一些选择出国的同学,有的看中西方名校的科研环境,有的打算感受异域文化,有的在为移民海外作准备,有的纯粹是因为没拿到保研资格而自费留学。
    而我的选择是,在学校物理系申请直博,导师李惕碚,10月份物理系张榜公布了录取名单,我的名字在列。
    之所以没有选择出国深造,是因为对于我来说,出国留学并没有什么不可替代的吸引力。
    对于西方名校的科研环境,确实有他们的优势,例如科研学术风气比较好、能方便用到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汇聚各国的顶级人才等等。于我而言,一所学校的名气和成就是一方面,而更多的是看自己能获得多少资源。西方名校固然在软硬件资源上都已经形成品牌,但同时竞争激烈,我去那儿获得的资源不见得很多。一所学校的品牌是拿出来给人看的,而自己能获得的科研资源才实实在在,自己的学术态度和创新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对于感受异域文化,我一直乐此不疲。云游天下、环游世界是我从小的梦想。然而出国留学并非感受异域文化的唯一途径,我以后大可自己花钱出国旅游,而留在学校读博的几年里,也有不少到海外高校交流访问,甚至交换的机会。
    对于移民海外,我更无此想法,毕竟异域文化适合浅尝辄止,本土才是自己熟悉而充满感情的地方。我很难想象自己为了所谓的事业而长年浸泡在一种西式的生活方式中,还会有什么幸福感。光是馋着东方美食,就足以让我一辈子住在中国。
    吸引力不足,而麻烦有余,更让我坚定不移地放弃出国深造。
    学校的推研工作早在9月末就已经结束,10月初公布了录取名单,推研的同学跟着导师如火如荼地做起了项目,在读研之前整整一年抢跑。而选择出国的同学还在忙着跟海外高校联系申请,折腾整整半年才可能获得最终结果。回溯为出国而考GRE、考托福的历史,有同学两年前寒假就着手上新东方学校的培训班,过年只回家三天,后来对GRE、托福成绩不满意又复习重考,光在考试和申请上就不知多花多少精力。
    出国以后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适应也是一大麻烦。为了适应当地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出国以后还得花费不少时间成本,而思乡带来的寂寞感是无法回避的挑战,几年的青春绑定在异域小小的校园里,除非对事业专注到痴狂的程度,否则很难克服难耐的孤独。
    出国以后人际关系需要重新建立。因为大家出国的去向比较分散,很难跟大学同学凑巧在一起,不像在学校里推研后还能与大学同学经常见面。所有的真诚、所有的默契都需要重新打造,遇上困难需要援助之手时,原来的朋友远在海角天涯,鞭长莫及,一切都依赖全新的人际关系网。
    出国深造切忌盲目跟风,这条路好处很多麻烦也很大,需要仔细衡量出国的好处是否值得自己克服出国路上的诸多麻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