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伯牙学琴谈审美情感

(2011-03-08 21:10:22)
标签:

美育美学

伯牙学琴

审美情感

文化杂谈

读书藏书

散文

文化

杂谈

春秋文子

分类: 美育美学
从伯牙学琴谈审美情感    也许很多人都听过伯牙学琴的故事。
    传说在公元前6世纪,伯牙向当时一位著名的琴师成连学习精神寂寞、情之专一,三年仍没有出师。成连便对他说:“我能够传授你乐曲和琴艺,但不能使你移入情感。我有一位老师叫方子春,他不但擅长琴艺,而且,善于体验复杂的情感。他就住在东海之上,你能与我同往那儿学习吗?”伯牙当然十分高兴,于是随老师一同来到东海蓬莱山。
    蓬莱山传说是仙人居住的胜景,美极了。伯牙随成连来到这里,成连便要离开了。他对伯牙说:“你就住在这里学习吧,我以后会来接你的。”伯牙住下以后,等了又等,盼了又盼,还是没有见到那位方子春先生。他只听见海岛旁边汹涌澎湃的波涛声,茫茫山林的松涛声。就在这充满自然声响的蓬莱仙境中,伯牙终于领悟了:他的老师,不就是这海水和山林的涛声么?他很有感触地说:“先生确实是为我移情呀!”
    就在这山林呼啸、海涛汹涌的自然环境中,伯牙架起了古琴,奏出了闻名于世的《水仙操》......
    这个中国古代艺术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学习艺术,不能光靠技艺,必须注重情感体验;只有拥有真正的审美情感,才会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品。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感是人对客观对象与自身关系的一种主观性的心理反映,它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情感最鲜明的特性是它的两极性:当人的主体需要在与对象的关系中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性的情感,如愉快、喜悦、热爱、尊敬、亲近等;反之,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否定性的情感,如苦恼、愤怒、憎恨、轻视、惧怕等等。从伯牙学琴谈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与人的心理愉悦相联系,它是一种肯定性的情感。然而与一般的情感相比,审美情感是更为复杂的心理反映,它涉及到人的心理机能的各个方面,如感知因素、精神因素等,人类的任何审美活动过程中,必然有审美情感因素相伴随,情感是艺术审美的最核心要素。
    无论当我们欣赏一丛盛开的鲜花,还是凝视一片茂密的森林;无论是在险峻的高山攀登,还是在辽阔的海滩戏游;无论是仰望夏夜繁星闪烁的天空,还是眺望冬日银装素裹的大地;无论是观看情节紧张的戏剧,还是聆听旋律优美的乐曲,这一切,都会激起情感的波澜,胸中充溢着情感的热流,使我们沉浸在一种忘我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中,从而体验到无比的愉快,然而这种愉快的审美情感的产生并不只是由审美感知促成的,在审美感知活动中,人们已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心灵投射到审美对象,给审美对象补充进很多东西,这样才能使人在审美知觉中产生快感。
    当然,我们并不能夸大审美主体心灵的主观因素所赋予对象的作用,以为在审美对象和审美情感中除了自身,一切都荡然无存。而只有当主体的灵性与自然的对象内容相结合,才能使审美情感的内容获得充实。
    中国古人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所描述的就是在审美活动中情感是伴随着对象之感知而产生和展开的。如果主体没有充实的心灵内蕴,那么山、海只是无情物,不会激起观赏者对山的情,海的意;反之,如果审美主体没有面对这雄伟的山,壮阔的海,对它们进行感知、直观,也更难以引发出这情与意。“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审美的主观与客观方面因素对情感的正常抒发都是不可或缺的。从伯牙学琴谈审美情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