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甫三苏评诸葛亮

(2010-06-17 12:08:33)
标签:

历史名人

杜甫

三苏

诸葛亮

散文

文化

杂谈

读书藏书

春秋文子

分类: 历史名人评说

杜甫三苏评诸葛亮    首先看杜甫,杜诗中有二十多首诗咏或提到诸葛亮.如: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鱼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慢寂寥。”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纤军务劳。”
    杜甫碰到安史之乱,心中无时不思念故土,唐玄宗又逃到蜀川,所以他自然怀念起三国以蜀川为基地,五次北伐,力图恢复汉室的诸葛亮。“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杂耕心未已,呕血事酸辛。”
    杜甫也希望自己能像诸葛亮一样能碰到一个明主,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建功立业。后来杜甫流浪到蜀中,参观了一些关于诸葛亮的遗迹,听闻了一些诸葛亮的事迹,心中更是把诸葛亮视为楷模了。杜甫做为唐代的著名诗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接而影响了后来的文人对诸葛亮的推崇和热爱。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也多引用杜甫的诗来称赞诸葛亮。 
    而三苏(苏洵,苏轼,苏撤)对诸葛亮就褒贬都有,不过贬的色彩多一些。

    苏洵在《权书,强弱篇》中说:“管仲曰:攻坚则瑕者坚,攻瑕者则坚者瑕。呜呼!不从瑕而攻之,天下皆强敌也.汉高帝所忧在项籍,而取九江,取魏,取汉,取赵,取齐,然后取籍。秦之忧在六国,界最小,最僻,最先取,楚最强,最后取。诸葛孔明一出其兵,乃与魏氏角,其亡宜也。”是批评诸葛亮一意孤行,与曹魏决战,必定失败。不懂得先制服弱敌。苏洵又接着批评说:”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取西蜀,吾知其无能也。”
    在《赤壁怀古》里,苏轼对周郎是褒扬至极,对诸葛亮是不太仰慕。他在一篇论文里写到:“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取取之,以周之所守守之,汉也,仁义诈力杂用取天下者,孔明之所以失也。孔明之所以胜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章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跗其背而夺其国,以其与曹操异者唏矣!乃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长驱东乡,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苏轼的意思就是说诸葛亮和奸诈的曹操差不多,指责诸葛亮在刘表新丧时,要杀其子夺其地,刘章收纳自己,却反咬一口。这和传统的仁义忠信相背驰。 
    苏撤在一篇论文中写到:“刘备并荆州而入蜀,则非其地。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纷之冲,则非其将。 不忍忿忿之气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苏撤的意思就是认为诸葛亮的工作方法不可取,什么事都要管,事必躬亲,说白了就是嫌自己力气多,活的不是很耐烦。 
    个人认为,只有苏洵说的很烂,其他二人都比较有道理.诸葛亮第一成就就是他的忠心,其他的像军事能力,政治能力,智谋等等方面都有好的一面,坏的一面。 杜甫三苏评诸葛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刘邦与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