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文学家郭沫若轶闻趣事录

(2009-07-26 09:50:30)
标签:

历史名人

郭沫若

轶闻趣事

散文

文化

杂谈

读书藏书

美育

春秋文子

分类: 历史名人评说

现代文学家郭沫若轶闻趣事录

    比起名人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雷霆之举和豪言壮语,轶事则显得纤巧、自然、幽默、风趣,也就往往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谈资。
    郭沫若登台演死尸

    郭沫若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话剧作品,但他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扮演过一个特殊的角色却鲜为人知。

    1941年,郭沫若的话剧作品《棠棣之花》在重庆上演,主要演员包括江村、舒绣文、张瑞芳等明星。根据剧情,第五幕需要一位演员扮演死尸躺在舞台上。

    为了正式演出时能在舞台上亲自观察演出效果,郭沫若自告奋勇出演这一角色。演出中,整整半个多小时,他神情庄重,态度严肃,直挺挺地躺在台上一动也不动。

    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观众阵阵掌声。郭沫若对艺术一丝不苟的态度赢得了演职人员的敬佩。

--------------------------------------------------------------------------------
    郭沫若:“聋子大哥在这里”

    郭沫若17岁上患大病后,听力大减。在日本学医时,耳聋严重影响了他的听课和临床实习,急得他无法忍耐,一连三个月没下楼。

    可是,耳聋却促使他大长学问。因为失聪,他就努力发挥视力和思考力的作用,潜心钻研文学和史学,使得他在这两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对此,他深有体会地说:“我得出一条经验,就是生理有缺陷照样可以取得成就。只要自己不灰心,努力学习,尽量用一切方法补救自己的缺陷。”

    1946年,在重庆社会大学开学典礼上,他风趣地对有残疾的学员们讲道:“不要因为自己的一些缺陷而悲观。请看,你们的聋子大哥在这里!”

--------------------------------------------------------------------------------
    郭沫若妙对萧三

    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人们简称“两院”。它们是一个领导班子,地处海南岛儋县,是我国热带作物研究的基地。

    一九六一年三月一日,著名诗人萧三同志来此参观。那时,两院刚从广州搬来不久,师生们艰苦创业,自己动手,一面开荒建房,一面上课学习。在这风景如画的南国,在热气腾腾的生活中,师生们写了许多诗歌,萧三同志参观后,心情昂然,提笔写了一幅上联:

    生产产诗歌,诗歌歌生产,热带作物区里作诗,诗情最热;

    萧三同志只写完这上联,把下联空着。并在上联后面写了:“希望有后来高明者对下联。”

    事有凑巧,三天以后,郭沫若同志也来此参观。看了两院书生热火朝天的场面,也很为激动。两院同志告诉郭老,三天前萧三同志参观后留下了上联,希望后来参观的高明者对下联。郭老看了萧三同志的上联,略加思索,欣然命笔:

    劳动动教研,教研研劳动,红旗照耀光中施教,教益通红。

    两位诗人这段佚事,一时传为,美谈。

--------------------------------------------------------------------------------
    郭沫若巧对柳亚子

    1945年1月的某一天,郭沫若和柳亚子在重庆一同经过一家豪华酒楼,柳亚子见不少国民党权贵成群结队来酒楼摆阔,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十分气愤,说:“这些吸血鬼刮尽民脂民膏,只知花天酒地,祸国殃民,我要革他们的命。”骂罢又吟了一句:“才子居然能革命。”

    郭沫若一听,觉得这是一句现成的好上联,于是马上对出下联:“诗人毕竟是英雄。”柳亚子十分佩服郭沫若的才思,立即请金石名家曹立庵把这两句联语刻成一枚印章,以资纪念。

--------------------------------------------------------------------------------
    郭沫若信手集妙联

    1948年,史学家侯外庐在沈阳一家古玩店购得一枚印章,上面镌有“公生明,偏生暗”6字,觉得意蕴很深,便拿去与郭沫若共赏。郭沫若一见便爱不释手,连声叫好。侯外庐便把此章送给郭沫若。郭沫若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表示要送点什么作为回报。侯外庐便请郭沫若题赠一副对联。郭沫若略加思索,便以印章上的6字作上联,另集6字配上: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原来,印章上的“公生明,偏生暗”乃《荀子·不苟》中句。郭沫若用《论语·雍也》中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略加不伤其意的简化相对,竟成了一副意蕴比原句更为隽永的集字联。

--------------------------------------------------------------------------------
    郭沫若偷桃联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他自幼聪颖过人。8岁那年,一次与几位同学去寺庙里偷桃子吃。事后,和尚找到先生,先生逐个追问学生,可谁也不承认。于是先生出了一条挖苦学生的上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声明说:“谁要对出了下联可以免罚。”郭沫若听罢脱口答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古代文人常把“攀桂步蟾宫”比喻考中状元,形容大有作为。郭沫若对答的下联一语双关:昨天偷桃子的有我,将来出类拔萃的也有我。

--------------------------------------------------------------------------------
    郭沫若粪税联

    郭沫若14岁那年在乐山城里读书。一次,农民挑大粪出城时,守城门的役吏却以维护卫生为名,硬要农民每人交两块钱的“卫生税”。郭沫若听了很气愤,当即写出一联:

    “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

    围观的行人读了,拍手叫好。役吏听了,自知理屈,灰溜溜地走开了。

现代文学家郭沫若轶闻趣事录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逸闻趣事 明代书画家唐伯虎的逸闻趣事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逸闻趣事  明代书画家唐伯虎的逸闻趣事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逸闻趣事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逸闻趣事 明代书画家唐伯虎的逸闻趣事      明代书画家唐伯虎的逸闻趣事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逸闻趣事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事趣闻

               明代书画家唐伯虎的故事趣闻             苏东坡居士故事趣闻【二】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的轶闻趣事           苏东坡居士故事趣闻【一】

明代书画家唐伯虎的逸闻趣事             唐代诗仙李太白的故事趣闻               苏东坡居士轶闻趣事录

               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故事与传说 明代书画家唐伯虎的逸闻趣事          古今名人茶文化趣闻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故事趣闻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婚姻传说
               现代文学家郭沫若轶闻趣事录             杨贵妃的真实历史与美丽传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