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秦诸子"部分讲稿(一)实话孔子

(2008-12-25 23:21:31)
标签:

宗教

先秦诸子

言偃

孔子

中国

杂谈

分类: 刘亮日誌

“先秦诸子"部分讲稿

易中天

 

   第一部 实话孔子

 

   (一)夫子何人

    两千五百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为了解决社会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社会上先后产生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许多学派,他们著书立说,互相论战,引发了一场历时达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也迎来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这就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先秦诸子的学说各成一家之言,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其中最重要且影响力最大的便是儒家学派。那么,要了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我们就先从儒家说开去。儒家的创始人是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那么,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在世时,谦虚地不敢承担“圣贤”之名,但是两千多年来,孔子一直作为“万世师表”而被世人所敬仰。传说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的贤达有七十二人。“孔圣人”的名号便是在孔子逝世后,通过弟子的传播得到巩固的。那么,既然孔子并不同意别人称他为“圣人”,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 

    幼年坎坷的生活经历,对孔子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从《论语?子罕篇》中的这条记载,我们看到了一个曾经年少贫贱的邻家子弟,一个成为了普通人的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一个好学、博学和活学的人,在《论语》一书中共有六十四次提到了“学”字,从开篇首句的“学而时习之”到“学而不厌”,再到“敏而好学”,“学”的精神始终贯穿着孔子的思想与行动。

   (二)学而优则仕

    孔子想做官吗?想。有一段对话能够证明这一点。有一天子贡去问孔子,说老师,现在有一块美玉,咱们是找个地方把它藏起来,还是找个人把它卖了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君子,我们士人、我们君子、我们知识分子就像一块美玉,我们是应该做隐士藏起来,还是应该做官卖了它。孔子说“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孔子说卖了啊,卖了啊,我正等着买呢。一口气说了两个卖了吧。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孔子急于从政,一口气说了两个“沽之哉”,卖了卖了卖了,赶快买,我正等好价钱呢,我正等好买主呢。从孔子这种急迫的口气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想做官的,那么孔子做官的原则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有人问过孔子,孔子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如果有人用我,让我执政,我就把他那个地方变成东周。

    东周是什么?东周是孔子为了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一个政治设计,就是当时社会出了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孔子认为就是回到东周。那么从这个回答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孔子急于从政,为了实施政治蓝图。那么除了这一点之外,孔子从政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吗?

    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孔子不但自己出来做官,他还推销他的学生出来做官。

   (三)君子固穷

    孔子他会做官吗?会!对于做官从政这件事,孔子他是“三有一懂得”,哪“三有”啊,有准备、有想法、有策略。哪个懂得啊?懂政治。

    我们打开《论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地方记载着别人问孔子问政,这个政治应该怎么搞啊?孔子都有回答,对答如流,而且不同的人问他有不同的回答。这说明他什么啊?说明他有准备啊,时刻准备着,有机会就上岗。这是第一。第二呢,有想法。就是做了以后,干什么?怎么执政?他得有想法,因为孔子做官的目的是做事,他要做事,他得有蓝图,有。为了这个事儿,孔子和他那个宝贝学生子路又有一次不愉快的对话。这个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发生在卫国有一个君主叫卫出公,卫出公准备聘请孔子去做官了,这也是孔子盼望已久的机会之一。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子路就去找孔子去了,说先生,听说卫君正等着先生去实现政治主张呢,请问先生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啊?你最要做什么啊?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正名。

    孔子不但有想法,而且有策略。就是我们知道做官,搞政治,那不能像子路那样,你得有点策略。孔子有。孔子的观点是什么呢?官要做,命更要保,原则要坚持,身体不能吃亏。所以他的做法是什么呢?八个字,“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孔子周游列国,希望谋求官职,但是多数情况下是到处碰钉子,他也有发牢骚的时候,他曾经说不如到海外去,但是孔子不可能真的离开中国去海外。海外去不得,海内很伤心。

   (四)头号教书匠

    在孔子的一生中,他以做官从政、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为目标,但是在现实中却屡屡碰壁,甚至说出了主张行不通就要飘洋过海的气话。在政界,孔子并不得志。但是另一方面,在政界不得志的孔子却成了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巨星。自孔子以后的两千多年来,孔子作为“天地君亲师 ”中“师”的象征,成为了中国人顶礼膜拜的对象。那么,从为政到育人,孔子的角色是如何转换的呢?

    孔子在政界的求官之路是曲折而漫长的,在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中,他虽然未曾求仁得仁,但是他的弟子却始终追随着他。而且他的学生各有特长,其中不乏忠臣良相。所以孔子做出了从为政到育人的选择。那么,孔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招收学生的呢?

    从这个著名的“问一得三”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家庭生活中,孔子同样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的主张。孔子教子有方,孔子的后人中出现了许多著名人物,孔子的孙子子思继承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并由门人传授给孟子,在“孔孟”思想的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又有汉朝的孔安国,三国时期的孔融以及清代的孔尚任等等。孔子不仅教子有方,更是后世遵奉的“万世师表”,传说中孔子有弟子三千,那么,收下这么多学生,孔子又是否有什么标准呢?

   易中天教授看来,“有教无类”是孔子的一个教育理想,就是把“性相近,习相远”的各种人群,通过教育来消除他们之间的差别。对于诚心执礼拜师的人,孔子是一定会教诲他的。问题是,孔子的学识那么丰富,他会教他的学生些什么呢?

    孔子与弟子之间看似简单的问答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论语》中记载,孔门弟子的主要成就是在德行、言语、政事以及文学四个方面。而这位借用《诗经》来问礼的子夏同学就属于文学科的。

    对于孔子的教育方法,孔子的弟子颜渊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就是指有步骤的诱导。循循善诱这个成语就是从孔子教学生的方法这里来的。在《论语》一书中,不仅有孔子与弟子之间的一对一问答,同样也有几个人参加的小型谈话会。

   (五)谁是好学生

    孔子的学生到底有多少?《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是“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也就是说孔子的学生有三千多人,其中成绩优秀的有七十二人,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也是相当可观。那么在这么多学生中,孔子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在孔门之中,孔子和学生除了师生关系之外,还会给人留下什么感觉呢? 

    孔子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我们先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学生。公西华是孔子的周游列国时招收的学生,他比孔子小四十二岁,非常好礼,很有外交才能。冉有则是一位理财高手,他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子路比孔子小九岁,是最早跟着孔子的学生之一,他性子急,脾气大,常挨孔子骂。那么对于公西华、冉有、子路这三个学生,实际上孔子对他们是有评价的,有一个叫季子然的人,问过孔子,说子路和冉有这两个人是大臣吗?孔子,是具臣。什么叫具臣呢?就是有工作能力的人。什么叫大臣呢?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就是以正义和大道来辅佐国君,如果国君不接受你的正义和大道,辞职。意思就是说冉有和子路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季子然马上紧跟着问了一句,那他们两个就是老板的跟屁虫吗?孔子说那倒不会,如果是杀父弑君、大逆不道的事这两个人还不会跟着走。也就是说,冉有和子路孔子的评价是什么呢?有工作能力、有道德底线,但是没有达到最高境界。

    那么子路、冉有、公西华,他们都有工作能力,都能出去做官,都没有达到仁的境界。那么曾皙呢?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呢?孔子为什么欣赏曾皙呢?

    没有材料可以证明,但是只能猜测。我认为,就是因为曾皙乐,暮春三月和朋友们一起旅游、踏青,洗洗澡,吹吹风,唱着歌儿回家去,多快乐,乐!曾皙达到了乐的境界,在孔子那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做学问的最高境界是乐。

    在公西华、冉有、曾皙这几个学生中,曾皙是逍遥派和乐天派。在孔子看来,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就是乐。

   (六)伤心事与玩笑话

    孔子在晚年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周公呢?是孔子心目中的大圣人,但是到晚年梦不见了。这个心情可想而知,可以说,孔子的晚年是非常地孤独,非常地悲痛。

    孔子维护礼,不越礼的雷池一步,但孔子也是一个性情中人,他也会开玩笑。他有个学生叫言偃,字子游。言偃也出去做官了,孔子就到那儿去了,一进到武城以后,就听到弦歌之声,孔子就笑了,孔子说:“割鸡焉用牛刀?”言偃恭恭敬敬说,先生,学生听先生教导说君子学了道以后呢?就有仁爱之心,入了道以后就容易使唤,这不是先生的教导吗?是,是孔子的教导,但人家实践了,你不能笑人家,孔子说,是是是,同学,我刚才开玩笑。言偃说得对。他未必是真开玩笑,但是我们可以想像当时那个场景,所以这就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从《论语》一书当中读出的孔子。

    孔子去世以后,他和他创立的儒家学派,儒家学说,成为后世思想家必须面对的对象。后世的思想家要么赞成儒家学说,要么反对儒家学说,要么维护儒家学说,要么批判儒家学说。由此就引发了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就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