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上《新闻周刊》的女社长——安田玲美

(2010-02-21 10:52:18)
标签:

杂谈

登上《新闻周刊》的女社长——安田玲美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作者:人民网日文版记者 小月 更新时间:2009-11-17

                http://www.cjcnet.com/ShowDetails.aspx?id=5875

初次见到安田铃美时,她递给我两张名片。一张上写的是北京世研传媒广告有限公司(CRC)的总经理,另一张是天使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安田在中国同时经营着两家公司。在如此不景气的时期里经营不善的公司比比皆是,而安田却是忙得无休无眠,这一切都是归功于她最近当选了“世界最受尊敬的100位日本人”。对安田来说,创业初期曾面临处境窘迫,这一路走来也可谓是处处荆棘。那么当初她是如何走上创业之路的呢?今后她期望尽力帮助日本中小企业立足中国的具体设想又是什么样的呢?
       
——在中国成立公司的契机是?
    那时候我刚刚结束在中国2年的留学生活,一开始只是想回日本找一份能常驻中国的工作。我想应聘的那家公司12月才举行入职考试,在那之前我想先找一份兼职做,于是成了一名中文翻译。不过万万没想到这份兼职竟然影响到了我今后的人生道路……

我是在日本的一家设计事务所做兼职。事务所的女社长在天津成立了一家公司,我作为陪同翻译跟她一起去过几次。期间她问我,“要不要合伙在北京开个公司?”我当时非常惊讶,于是告诉她自己已经有心仪的就职意向,婉言谢绝了。结果这位在商场上身经百战的公司女社长以一句“你不适合做OL”提前给我盖棺定论了。

然后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入职考试的那一天事务所这边有重要的翻译工作需要我到场,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想到在事务所兼职期间,也接触了翻译以外的工作内容,逐渐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再加上我做任何事情都不喜欢半途而废,于是最终决定放弃考试,跟着女社长去了中国。

——那位女社长也是看中了你的能力,才会邀请你“合伙在北京开公司”吧。
在北京成立公司的时候,我的信念是“人生只有一次,万一失败了就从头再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将日本公司设计的舞台服装在中国制成成衣。对我来说这是第一份正式工作,我又是第一次成立公司,第一次接触服装行业,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但是既然能实现我“在中国工作”的夙愿,我想那就试试看吧。我一边熟悉和了解服装行业,一边和中国人进行业务来往,对当时的我来说这是一份梦寐以求的工作。

然而,我很快又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十字路口。

——第二个十字路口是指?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经济持续低迷,娱乐行业首当其冲。接不到订单,公司刚成立就面临倒闭危机。为了维持经营,我拼命挖掘人脉资源,无论是工厂的工作服还是餐厅服务员的制服,需要专门设计和制作的艺人舞台服装,什么活都接。我对于经商毫无经验,关于服装行业也所知甚少,不过是在社长身边做了一年翻译了解一些皮毛罢了,因此我非常焦虑,无奈之下只能直接登门拜访客户,也顾不上预约了。现在想想,当时全靠大家关照才勉强得以维生,如果只靠我自己恐怕真的是无能为力。

有时候看到客户勉为其难给我下了订单,我出于感激就把估价单上价格都压得很低,结果有的客户把价格划掉,改为2倍的价格,再把估价单还给我。如今回忆起这些情节我都禁不住要落泪,多亏大家如此关照我才能走到今天。刚刚成立就前途叵测的公司,艰难度日举步维艰,然而日本的经济形势丝毫没有好转,在2000年的时候,社长对我说,“要走要留随你便吧”。

http://www.cjcnet.com/admin/upimage/2009111713384313.jpg

参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网络对话栏目

——在经济萧条的大气候下,你从1997年拼命坚持到了2000年。那么在社长对你说“要走要留随你便吧”之后呢?
之后我考虑了一阵,由于当时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日演出活动正在募集志愿者,于是就报名参加了。从前期准备到正式演出,整个活动过程我都参与其中。期间,我的人生又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这次是怎样的改变呢?
    做志愿者期间我有幸接触到了各界的专家学者,其中一位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刘志明老师。我原本就很想从事与日中交流有关的工作,并且曾经还想过,如果继续深造的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就是我的第一志愿。而刘老师正是日中交流领域的专家。之后我成为了刘老师的助手,来到朝思暮想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开始了我新的人生旅途。

——听说你是在中国刚刚加盟WTO不久的时候开始从事日中媒体交流工作的 。
在我进入社科院工作的第二年,也就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全面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作为巨大的消费市场备受瞩目,众多日本企业进军中国,市场调查需求应运而生。当时,中国的市场调查主要由刘老师的调查中心负责进行。作为实力与业绩兼备的调查机构,调查中心收到众多日企为进军中国市场而提出的市场研究委托。为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我和老师于02年合伙成立了这家公司,北京世研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http://www.cjcnet.com/admin/upimage/2009111713391364.jpg

和广告公司的职员在一起

 ——请问贵公司作为市场调研公司,具体而言主要经营哪些业务呢?
比如,中国的特许经营、食品、健康器械、环保节能器械、计算机系统、汽车、家电、IT产品、教育、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所有行业,我们都对其进行调研。当然,这也是因为有刘老师及社科院的调查中心这样的坚强后盾才得以实现的。此外,我们还与中国的其他专业机构以共同研究的形式进行合作,公司的调查人员遍布全国各地。

——您为了做市场调查也差不多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吧,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做市场调查的方法吗?
调查范围最大能覆盖全国20多个城市。调查方法多种多样,有文献调查、问卷调查、小组访谈等。甚至还会亲自去店面调查商品的陈列状况、销路及价格,或者对特定商品的用户,比如买车的人,进行采访。

——也就是与消费者直接进行交流吗?
    是啊。真的很有意思。比起收集文献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的“文本研究”,我更喜欢“实地研究”,可以到实地亲眼确认状况,与当地的人直接交流。所以我并不觉得出差有多辛苦。像这样能与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接触的工作,我想并不多吧。可以跟他们聊一聊生活中的琐事,有时还能去他们家里做做客。

——您在工作中可以跟中国的老百姓零距离接触呢。
在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没有任何事情可以简单地用一个结论来概括。虽然是理所当然,但是确实什么都不一样。每个城市都不一样,不同年代的人想法也不一样,如果用一句“中国是这样的”来概括就显得太过苍白。工作时间越长我越觉得,“我不了解中国”(笑)。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变化迅速。对过去了解得太多,往往会形成惯性思维妨碍对现状的正确把握。同一个地区在短时间内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不同地区的状况又不尽相同。没有办法建立一个共通的模型。中国的市场规模是日本的10倍,而社会的发展状况又不像日本那样均衡,更何况中国还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贵公司还出版了《中日传播》杂志,请问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要是向中国读者介绍日本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栏目叫“中国日企”,是介绍日本企业的。说到企业,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而生产这些商品的企业本身往往不被关注。日企为中国市场所做的贡献鲜有公开报道,虽然这通常被认为是日企的美德,而且有些日企自身也不擅长与媒体打交道…杂志创刊时关于日本商品的信息铺天盖地,而关于日企的信息却很少,我们的宗旨就是希望中国社会对日企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我挨个儿去拜访那些不善于与媒体沟通的日企社长,说服他们接受我们的采访,每月制作一期特集。我们的杂志不是面向普通消费者发行的,而是以中国的各大网站、电视台、杂志社、报社以及其记者为受众的。如今日中关系已经改善了很多,关于日企的信息也逐渐增多了。我逐渐感觉杂志的这种使命该结束了。今后我打算将杂志受众改为一般消费者。此外,纸质载体的传播性有限,我希望能够向网络载体的方向发展。

——听说您被《新闻周刊》日语版2009年7月号选为“世界最受尊敬的100位日本人”之一。
从公司的长远发展来看,知名度不够高、规模不够大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正在我为此发愁的时候这篇文章发表了。我们公司无论是品牌价值还是资本、经验都无法与大公司抗衡,所以接不了大单。客户会说“CRC是什么公司,从来没听过”。尽管我们公司有大量的隐性资源和人才,但这些都不管用。我们有来自社科院等中国该领域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坐镇,这是其他任何公司都没有的财富…我一度非常苦恼,不知该如何是好。我想唯独这个问题一时半会儿是无法解决了。可就在这时,我当选为“世界最受尊敬的100位日本人”之一。

——对您的事业而言,这篇文章来得真及时啊。
    当听说我上了《新闻周刊》,而且这件事情会对公司今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员工们都很高兴。拜这篇文章所赐,我现在连睡觉的时间都牺牲了。(笑)

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公司都削减了调查和咨询业务经费,去年年底我们连一笔今年的订单都没接到。于是今年1月和2月我回到日本四处奔走,然而效果并不明显,我深深感到形势的严峻。之后曾有几件估价的委托,但都在竞争中败给同行的大公司,我们陷入了窘境。然而杂志上登出这篇文章之后,情况突然有所好转。当务之急一下子解决了,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剂强心针。而且,由于杂志的7月号刊登了“再见 迈克尔杰克逊”特集,所以十分畅销。

——今后打算在中国怎样发展呢?
如今,大企业争相进入中国市场,而日本的企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我希望能够帮助日本的中小企业更好地立足于中国市场。

——具体而言有什么打算呢?
只有大企业才有实力向中国的市场调查投入巨额资金。不少中小企业虽然对中国市场有信心,手里握有拳头产品及核心技术,然而若是要独自淌过中国市场这条大河,对他们而言水还是太深了。如果能有一艘船载他们过河,就可以减少无谓的开支,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成本。我的设想就是搭建一艘这样的船,让每一所中小企业都能从中受益。

最近奶粉问题和冒牌商品等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侵害,而在日本有很多安全安心便捷的商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我接下来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平台将日本的这些商品引进中国,打通中国消费者与日本制造商的沟通渠道。现在虽然一心扑在这个项目上,但实现这一目标之前还有一系列准备工作要做,为了保证资金,挣钱也不能耽误。总之就是一天24小根本不够用!至少得延长到27小时(笑)。

——请问最初成立的公司Angelangel后来…
    当2000年停业的Angelangel在CRC步入正轨的2004,经过5年的休整期后,成为了日本最大的舞蹈鞋制造商的指定工厂。公司成立时起一直支持我的中国人合作伙伴,如今也依然支持着我,重生后的工厂虽然不再制作舞台服装,但依然以稳定的生产状况及良好的产品品质服务于每一位客户。

http://www.cjcnet.com/admin/upimage/2009111713393717.jpg

九寨沟观光留影


    安田认为闯荡中国的秘诀在于“小小的厚脸皮”,也就是说有困难就要直接说出来。就像矮个子的人请高个子的人帮忙取高处的东西那样,对于高个子来说如此轻而易举的一件事,但对于矮个子来说就是千难万难的了。类似这样的帮忙在中国随处可见。所以在安田看来,"无论关系如何亲密也不能忽视礼节"这句话在中国并不适用。(人民网日文版记者 小月)

小调查:
*你的家乡在哪里?
恩,家乡应该填哪里呢?
出生于东京都足立区
小学初中高中就读于岩手县久慈市
大学期间住在埼玉
*在中国呆了多长时间?
1994年9月7日至今,15年零15天(笑)
*你最喜欢吃的中国菜是什么?
这个问题最难回答了。
香菜、黑醋、茉莉花茶、乌龙茶、辣的油腻的食品、水饺、熟的生菜、番茄、黄瓜,榨菜等等…想当初我刚到中国时,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吃不惯。啊,还漏说了一样,酒。(!?)
如今这些东西缺了一样都不行,尤其是酒。(苦笑)
真不可思议啊,不仅是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连对吃的东西,也都变得如此迷恋。
好了,最喜欢的中国菜:火锅、酸辣汤、醋溜土豆丝吧。又辣又酸的东西!
*你最喜欢哪个城市?
北京
*你认为什么东西是中国有而日本没有的?请举个例子
阴历
根据月亮的圆缺制定的阴历。季节转换的日子与阴历一致,所谓“过一天翻一页日历…”,我一直觉得就是指的阴历。
春节之前非常冷,春节一过就渐渐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每年阳历的日子都不一样,但阴历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晚上,月亮就很圆。中国的这种与自然同生息的传统生活方式,我觉得很神奇,也很喜欢。
*用一个汉字来形容下中国?


责编:谭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