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教什么?授人以“YU”

(2025-11-01 11:46:42)
标签:

图片

教育

it

文化

娱乐

分类: 东借西引
教师教什么?授人以“YU”

教师教什么?授人以“YU”

“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教”是教育中的三个核心问题,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完整框架。‌

1. 教什么‌
“教什么”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指的是教学内容的确定。它需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情)进行选择。‌教师需要明确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可以通过自学解决,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2. 怎么教‌
“怎么教”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即如何有效地传递知识。‌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教什么”)和学生的特点(“为谁教”)来选择,例如通过实物演示、小组合作或实际问题解决等方式。‌关键在于确保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一致,避免形式脱离内容。

3. 为什么教‌
“为什么教”是教学的目的,即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它需要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明确教学是为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是塑造价值观。 只有明确了“为什么教”,才能保证“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方向正确。

三者的关系‌

“教什么”是基础,决定“怎么教”的方向;
“怎么教”是手段,服务于“教什么”和“为什么教”的目标;
“为什么教”是统领,确保教学活动的价值导向。
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堂好课的核心要素。

教师教什么?授人以“YU”
第一、授人以“渔”。
大家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多教会学生方法。
比如,教师使用课件,学生会在做笔记的时候跟不上,那么如果教会他们留下空格,课后再补充,或者教学生用双色笔来做笔记,方便复习,还有把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加以总结,形成技巧传授给学生,就会让学生掌握好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授人以“欲”。
就是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这些名人名言说明,教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多么重要!
一旦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追求上进的渴望,那么,他们就会有强大的动力和决心,达到学习的目的。
相反,如果学生只是被迫学习,疲于应付,结果可想而知。
第三、授人以“娱”。
一个不会玩,不能玩,不敢玩的学生,他的学习生活会快乐吗?
外国有句名言:只学习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中国古人就明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教师让学生学会搞文娱活动,能够使他们身心健康,从而有精力和体力来学习。一个经常生病,整天知道到学习的同学,学习会有效率?学习会好吗?
第四、授人以“愚”。
智者千虑,终有一失。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方仲永和龟兔赛跑等名言、故事都说明,一个人要成功,靠聪明是靠不住的,而是要靠勤奋和努力。
教师要教会学生,要想成功,贵在“愚”,也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和工作,而不是摆花架子,靠天吃饭。
老实做人,踏实工作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坚持这样做,功到自然成。
第五、授人以“遇”。
作为教师,要给予学生成长、学习和发展的机遇。
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保守,对学生没有包容之心,以自己的好恶来评判学生,以学习成绩为唯一的杠杆,把学生一棍子打死,如何让学生成长?
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经历、胸怀、三观等等原因,对部分学生进行打压,这种偏见比知识上的“误人子弟”更可怕。
相反,如果教师给学生提供“用武之地”,让他们在成长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人尽其能,这就是一个学生最大的机遇。
第六、授人以“誉”。
心理学家认为,人最渴望的就是得到别人的赞美。教师要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
赞美可以让学生克服自卑的障碍,获得自信心,身心愉快地来学习。赞美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第七、授人以“羽”。
教师要意识到,每一个学生,前途不可估量。所以,教师就要给学生以展翅飞翔的翅膀,而不是包袱。
除了教会学生知识之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助力学生,飞向更广阔的未来。
第八、授人以“宇”。
就是要给学生以宽广的心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个有胸怀的人才能干成大事业,做有益于别人的的人,为国家的强大而努力。
总之,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通过给予学生不同的东西,帮助他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书目:《怎样教书不累人》严育洪著。

教师教什么?授人以“YU”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