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振宁先生: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2025-10-18 20:18:45)
标签:

图片

历史

时评

分类: 东顾西盼
杨振宁先生: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杨振宁先生: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2025 年10月18日,杨振宁先生逝世的消息引发全民追思,他一生践行的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八字箴言刷屏网络。这八个字并非空谈 , 在 “感动中国” 颁奖礼上,先生亲笔题写此句赠予青年学子,笔墨间藏着跨越百年的智慧:既是他深耕物理领域的科学信条(正如 “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 历经数十年验证才成经典),更是中国传统 “守拙” 文化的凝练。学生曾回忆,杨先生授课从不用花哨技巧,总是逐字逐句推导公式,他常说:“做学问先练‘笨功夫’,根基扎稳了才谈得上创新。” 这种 “为学为人” 的双重坚守,恰恰源自父亲杨武之的家庭教育,也为当代父母提供了最好的范本。


杨振宁先生是伟大的物理学家,2022年1月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后,他将自己一生最喜欢的八个字“宁拙毋巧,宁朴毋华”亲自书写下来,并委托自己的学生前往央视颁奖现场(本人因年龄问题缺席了这场盛典),赠予组委会。杨振宁的学生曾提到,“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杨老一生最喜欢的格言。这八个字,是他的治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他是全身心奉献于基础科学研究的赤子,是心系祖国的诺贝尔得奖科学家,是真正付诸行动,促进科技强国、少年强国的华夏子孙。站在科学的塔尖,进入感动中国的殿堂,杨振宁先生“宁拙毋巧 宁朴毋华”的八个字,轻轻浮在纸上,重重寄于心间。“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杨振宁

后山体是北宋诗人陈师道开创的宋代诗体,因其号“后山居士”得名,著有《后山集》。作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陈师道主张“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创作注重学力专精与苦吟奇拙,形成瘦硬诗风,常与黄庭坚的“山谷体”并称。该诗体以锤炼字句为特征,摒弃华词丽藻,追求简省朴拙的语言风格,兼具律法精严与放逸自如的特点,体现儒家固穷守节的文化人格。诗作多描写个人贫困失意、亲友离别之情,情感朴拙深挚,思致流畅而章法清晰。后山体的形成源于陈师道对杜甫诗歌技法(遣词造句、格律推求)的继承,融合杜诗沉郁之气与个人创作理念,通过精研章法结构与用字技巧,最终确立瘦硬风格。

对于书法,傅山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四宁四毋”,具体内容为:宁丑勿媚,宁拙毋巧,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傅山在清代书坛乃至其它领域,均为一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罕见的全才。他不仅是天才型的书法家、画家,也是著名的道家学者,一代名医,甚至是一位武林高手。傅山的行事作风与思想主张,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一个道家人物的性情,为人为学本于真性情,自由自在,反对权威与教条主义。傅山的“四宁四毋”论,是对“丑”与“美”的理性认识。丑与美也并非孤立与绝对,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丑到极致便是美,而美到极致便是丑。傅山批评了赵孟頫的书法,认为赵孟頫的书法,流于“媚俗”,过于精巧,说到底,就是“俗气”,与高古有距离。


当下功利教育盛行,家长更需以 “宁朴” 对抗浮躁 —— 不用高价学区房、速成班包装孩子;用 “宁拙” 奠基未来 —— 让孩子明白,像杨先生那样 “一生只做一件事” 的坚守,才是最珍贵的品质。当每个家庭都种下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的种子,不仅能培养出有专注力的孩子,更能让中国传统智慧滋养出更多既能 “与宇宙对话”,又心怀家国的栋梁之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