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肖慧:简约,求真,求深——我的数学教学主张

(2025-09-15 17:13:41)
标签:

教育

it

分类: 东借西引
黄肖慧:简约,求真,求深——我的数学教学主张
蓬江区教研室   黄肖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讨论已然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与技能,又高于知识与技能,其本质可概括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综合素养。“如何让孩子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又获得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我常常这样问自己。我想,引导学生探寻数学现象背后的本质,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素养的根基,也是数学教育的真谛。因而,我有了“简约,求真,求深”的教学追求,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简约——源于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思考

数学是一门求简的学科。我们追求用数学理性精神和数学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就是对所认识的事物不断由表及里、删繁就简的过程。遵循简约的本质,凸显简约的风格,是对简约数学教学的精神追求。在数学教学中主张“简约”,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组织方式、教学手段等要素做到效益最大化,使课堂变得简洁、流畅、优质,最终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1.教学目标“简明而精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目标“简明而精准”,就是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简洁性与准确性,要准确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数学教学充分地实现对数学理性精神与探究精神的追求。现行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四维”教学目标,但是如果每节课的目标都是四维目标面面俱到的结合,教学目标反而显得累赘,难以“准确”。根据每节课的内容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机整合四维目标,才是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的科学做法。因此,教学目标的“简洁性”很重要。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是为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从最近发展区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把握学生的困惑,把握数学核心素养,才会得出“简明而精准”的教学目标,引导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2.教学方法“简朴而灵活”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而教学的艺术却并不简单。小学生生性好奇、天真灵动,教学方法“简朴而灵活”,是对个体认知差异性的高度关注。简朴促使学生有效参与学习,灵活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以上认识,我主张采取生活体验、情境激趣、同伴合作、自主探究等简朴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设置情境,以趣引路,激发探究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我主张教学中灵活使用各种教法,因材施教,重视学法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力求简要到位,富含启发性和示范性,培养数学的思维品质和理性精神。

3.教学手段“实用而多样”

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优势的同时,教学手段的选择与使用更应趋于理性。实际教学中,充满“声、电、光”的数学课堂不可避免地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取代了学生动手体验的机会,也为教学工作带来繁琐与复杂。主张教学手段“实用而多样”,就是从实用和有效出发,遵循有利于师生互动、有利于优化教学、有利于资源拓展的原则,科学结合传统媒体和现代技术,使之优势互补,各展所长,使课堂变得简洁、流畅。

二、求真——源于对教育本质的感悟

教育的本质,就是正确的赏识,尊重,放手,反思,引导。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曾说:“每一个儿童不是灌输知识的袋子,而是选择学习什么的存在。”这一语道出了“求真”数学课堂的精神追求。“求真”,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真理,培养学生发现真理的能力,而不是向学生“奉送真理”。教学中,我着力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思维的敏捷度,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思维品质,使学生学会学习。良好的思维品质体现为自我审核、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元认知策略,这种策略的获得与改造是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认为,在做中教乃是真教,在做中学乃是真学,“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就是强调学生需在实践中去追求真理。所以,“求真”数学课堂一方面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实验探究等多种平台让学生去体验、探索和追求数学真理;另一方面要“留白”,激发探索欲望、鼓励学生质疑反思、开辟创造性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有限的课堂里得以拓展、得到升华。

三、求深——源于对数学学科本质的价值追求

“求深”的数学课堂,主张凸显数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角度学习数学,着眼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享受探究数学本质的乐趣。“求深”是对数学课堂内在本质的价值追求,对学生来说,它是主动的、探究式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通过“求深”的数学课堂,学生能深刻理解、把握学习内容的核心与联系,对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与应用,实现知识的深层加工、深刻理解与长久保持。

1.体现学科基本结构的深度学习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求深”数学课堂就是主张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结构,使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法则等形成结构体系。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储存;另一方面,知识由分散变成联结,以固定的结构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的保持;再者,领会基本概念和定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提取和应用,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质疑,能对学习内容进行解释与重构,在真实情境里,迁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深度学习所带来的核心素养的变化。

2.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

基于深度学习开展深度教学,教师需要深入学科本质、深入学生思维,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性的教学设计,采取有效教学策略。为此,我主张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本课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学生终身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本课时的教学起点在哪里?将要带学生到哪里去?从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层面把握新知生长点、技能训练点、教学关键点,使备课深入、充实,不流于形式;此外,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思维碰撞的过程”、“暴露思维的过程”、“建构模型的过程”,教师深入学生的思维,基于学习进展进行针对性指导,采取激发学生深度参与、深度思考的教学策略。

 

“简约,求真,求深”,是我对数学核心素养课堂的思辩,对数学教育真谛的追求。我相信,它能使数学教育回归本真,让学生获取真知真能。为此,我愿意不断探索前行。

 ——此文发表于《教育管理》2017年第637期

【参考文献】

[1]闫德明.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成绩评价方法改革研究[D].知网.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08

[2] 田佩章.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数学素养的四维一体模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0),93-9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4]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