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教科节同课异构活动暨屠丰庆名师工作室专业成长研讨活动

标签:
图片教育 |
分类: 教育活动 |
数学组教科节同课异构活动暨屠丰庆名师工作室专业成长研讨活动
编辑:数学教研组发布时间:2024-11-19点击量:113
活动1:构建合理探究,理解概念本质——数学组同课异构活动
数学组李晓燕、何淼雅、胡孟君三位优秀教师经过半个月的精心研课、备课、磨课,在10月31日给老师们呈现了三节各具特色的《数列的概念》章节起始课。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的不同处理方式,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共性:他们都设计了合理的概念形成过程,从现实生活中反应数列本质特征的典型例子抽象出数列概念,让学生经历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而理解基本概念,提升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素养;他们以系列化的学习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深化概念理解、感悟提炼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他们都注意引导学生以函数的观点看数列,使学生认识到数列就是一种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上的函数,学生独立自主地意识到可以类比函数的研究得到数列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加深了对函数概念及其思想方法的理解,体会数学的整体性。
个性:李晓燕老师将数列中的项与集合中的元素进行了概念的辨析,实现知识迁移,体会数学内容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数列本质的理解。
何淼雅老师选择了丰富的数学史素材,把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景中,感受到数学家在进行数学研究时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
胡孟君老师以纯板书的形式,清晰地展示了研究一个数学对象的基本路径“事实—概念—表示”,简洁明了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思考。
专家点评:研究院副院长兼市教研员王琛对三位上课教师的课堂设计和教学环节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建议。他指出,三位老师都能将引例适度拓展追问,为后续概念的学习作好铺垫,都让学生感悟到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特殊”在哪里等等,他也建议概念的引入还可以再精炼,尽量减少低水平的重复等。
活动2:名师引领明方向,研思同行促成长——屠丰庆名师工作室专业成长研讨活动
11月6日,来自诸暨中学、鲁迅中学、嵊州中学、嵊州马寅初中学、越崎中学等学校的工作室成员及越州中学数学组教师参加了本次专业成长研讨活动。
课例展示与点评:工作室成员沈海全老师开设了一节《一类椭圆中的斜率问题》的期中复习课。他从复习卷中的一个问题入手,从正反、特殊到一般、旋转到平移等多向变式探究,引导学生先用几何的眼光观察,再用代数的方法(坐标法)论证来感悟解析几何中变化中的不变性与规律性。开放性的问题设计,特殊化、一般化等逻辑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陈一凯、孔莉群、何建东三位市学科带头人从素材选择、变式角度、问题设计、学生参与、育人价值等多角度进行了评课。
专家讲座:研究院马海龙老师作了《数学试题命制的思考》的专题讲座,他强调,解题与命题是教师的必备能力,解题不能就题论题,而要研究试题的立意与指向、来路与去路,命题不应简单拼凑与改编,而要着眼于新理念、高观点引领下的命题创新。通过具体案例和反例,马老师详细讲解了试题命制的方法、规范、原则与要求,使老师们受益匪浅。
名师总结:屠丰庆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鼓励老师们多思考、多写作、多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他希望工作室成员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成长。
此次系列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前一篇:温州洞头:海上花园,百岛之城
后一篇:高二期中家长会(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