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章”可依,“徐”徐展开:“回归教材”

(2024-07-14 14:43:47)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东借西引
有“章”可依,“徐”徐展开:“回归教材”
本博注:今日学习《中小学数学》2024年第6期文章,正好特别关注两“章”的观点:章建跃博士的“高考复习 如何回归教材(之六)”和徐章韬教授的“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回归教材’及教学”。
两位“章”教授都聚集“回归教材”这一关键观点,并引据今年全国高考数学1卷的压轴数列题,指出“回归教材”“突出思维”的教学导向。
以下是博主的阅读记录(为键盘输入方便计,数学试题与符号暂略,想必熟悉高中数学的博友们是了解高考数学真题及相关数学知识的):
1.高考复习备考应依托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在深入理解知识本质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感悟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从容应对高考创新性试题的能力。
2.“以等差数列为知识背景,创新设问方式,设置数学新定义,搭建思维平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思维过程中领悟数学方法,自主选择路径和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试题背景非常公平,知识范围绝对限制在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中,重点考查的是数学思维方式、思维品质、逻辑推理素养、探究能力等,体现了“聚集主干知识内容和重要原理、方法,着重考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突出数学教学本质,回归课标,重视教材,重视概念教学,夯实学生学习基础,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深度学习的空间。”
4.最简单、最本质的等差数列就是正整数列,这是等差数列的意象,其他等差数列都是它的“变式”——首项代表不同“起点”,公差代表不同“步长”,研究等差数列时,想想自然数的性质是很有启发的。
5.2024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卷公布后,为了应付最后的“新定义”问题,有些人不知出于什么目的,误导一线教师去搞什么“数论与密码学”、“极限与洛必达法则”、“微分中值定理与应用”、“高阶导数、凸凹性与偏导数”、“定积分与应用”、“空间解析几何与应用”、“射影几何与极点极线”、“概率不等式与马尔科夫链”、“概率、条件概率与条件期望”、“多项式函数与方程的根”、“矩阵与行列式”、“曲线的曲率与导数”,,,在各地搞的铺天盖地的模考题中,也充斥着以高等数学为背景的“新定义”压轴题,将学生推向“新定义深渊”,不仅不解决高考提分问题,而且使学生甚至教师陷入备考焦虑。
6.数学教学是实实在在的智力活动,数学教学不能脱实向虚,数学教育的理论和改革主张必须体现数学学科本质,数学教学应回归常识、回归教材。
7.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计算思维能力、设计思维能力。
8.数学教材中积淀的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千锤百炼而熠熠生辉,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教材,构建逻辑连贯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化原理原则为可行性程序,化思想为技能,真正做到“数学”教育。
9.学数列,不学习数列的尝试发现、递推致远、迭代更新,仅仅只会求解数列之和或数列的通项公式,学到的只是符号化的、形式化的数列,不是数列的内蕴精髓;学习统计,不学习数据的可视化处理法,不学习数据的整理、清噪和挖掘,把统计教成数学,都是不恰当的。使用教材,不是把教材当金科玉律,而是要吃透其中的精神和要义。
10.关注学生的一般心理和高级专业心理——回归教材——深度理解教材——进行有思维深度的教学——自然地解决数学问题,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常识和常态。应当把学生当人看待,尊重学生的各种美好的品质,尊重学生的思维,让“数学”教育回归到“教”与“育”的本位。
11.在进行数学思维教学中,按思维活动的基本框架进行观察与实验、归纳与演绎、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使学生有机会完整地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运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