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师:我理解,但是
(2024-04-14 14:36:13)
标签:
育儿佛学情感健康军事 |
分类: 分享成长 |
我理解,我该做的事情也会去做,但是有些话还是要说,我说话比较直接,就事论事的那种,请您理解:就论文的事情,之前和XY沟通过一次。记得她说导师和评委给她的感觉和她认知里的老师的样子不一样。但现实生活中,这才是真实的样子。评委提出意见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些我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就好,有些我们觉得有用的,那就听取并用于改善我们的论文。导师和她应该是第一次接触,不会说故意为难学生,也都是希望自己带的学生可以顺利完成的。所以我认为论文这个事情,是双方的、是相互的。对于XY而言,我认为有必要提升抗挫折的能力,不要带入个人的情感进去。明确目标(完成论文、顺利毕业),明确进度(目前什么情况了,哪些还没做),制定计划(理清主次,最近可能重头放在考编上,接下来重头放到论文),灵活应变(数据的收集分析等)。
目前论文开题已经完成了,那么原则上来说,论文的题目和大方向是已经确定了的,并且应该是具备可行性的,如果不具备,现在还有时间调整。大学里,不太会手把手的去交的。您说的框架、数据、表格,我结合自己的经历,应该是自己看了文献后,形成想法,再询问导师是否可行,是否需要调整,而不是空白的,直接让导师给出任务,自己负责执行。这是我的想法。SPSS也是很常见的数据分析的工具,也是可以去学的(都是为了增加论文通过的概率)。
再说回来,不管态度怎么样,我想这就是现实吧?生活中,不会所有都好言好语,甚至有些时候,批评的话才是受用的,古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如何对待不好听的话,是需要我们自己调整的。有时候我们需要据理力争,有时候我们可以自动屏蔽,有时候则是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不可否认的是,对于XY而言,家庭提供了很多情绪价值,引导她建立了对外界的认知。当这个认知发生偏差的时候,她会觉得不习惯、从而影响到自己。您觉得是否存在家人保护的太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