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函数起个头挺好的
(2023-09-28 08:19:18)
标签:
教育佛学情感 |
分类: 教学实践 |
第三章函数起个头挺好的
今天如果开始第三章函数,起个头,挺好的,让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前两章其实是预备与基础,第三章起才是高中数学核心内容的开端。我昨天让学生学会自己看章引言,这也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种形式,化一两分钟通读,然后,对其中的一些关键词突出注意,“运动变化现象”,“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函数是贯穿高中数学的一条主线”,“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工具”,“在初中的基础上”,“用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刻画”“函数的不同表示法”“用精确的符号语言刻画”。
课本的三个应用背景还是觉得太过复杂,会影响我们学生的认识与精力,我是先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了哪些函数,让他们复习这些函数的名称、关系式,知道它们的图象与特征(这只是提了一下,上课没有展开);让学生知道初中常用一个解析式,表示两个变量(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是解析法,当然也知道还可以用图像法,表格法表示,三种方法各有作用,相互联系。课本也举了三个例子,请同学们课外自己阅读学习,课堂中可以直接看一下例子得出的函数式,或图像或表格,看一下自变量的范围,和因变量的范围。为了后面函数概念中集体A,B含义的需要,我举了将某个同学高一每次数学成绩列表而成的函数举例,那么为研究的需要与实际价值,自变量是明确的考试序号,如一共考了10次,就是1,2,,,,10,而因变量的范围往往会根据实际研究意义给出,学生容易想到是0~100(以满分100),那么实际上函数值的精确范围只可能是其中一部分,也就是集合B可以是精确的函数值范围,也可能更宽泛更大些。
然后就讲课本第62页的三个特征,接着是函数概念,完了后,课本第64页上面的练习3,可以让学生较好理解高中函数概念,这个基础上将集合A的元素减少为1,2,B的元素减少为1,2,3,让同学写出可能的函数,一共多少个。
供参考。感觉起始课很重要,不仅是知识基础,而且是学生兴趣。
课件我只投了函数概念,就是黑板或白板上直接引导学生边复习回忆边写,我觉得量也好,节奏也好,可以的。
第一节,指导学生在课本上看看,划划标标记记,也很重要,很好。我让学生把初中的几个函数关系式记在课本上,让学生把章引言的关键词划了一下,留下印象,把课本三个引例的函数式或图或表打了勾,弄了自变量范围,因变量范围,着重划了圈了三个特征或概念中的关键词,我看学生还是认真的,节奏也不急不徐。
前一篇:2023年全国卷数列
后一篇:垃圾分类: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