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那样地生活

标签:
图片育儿教育佛学时评 |
分类: 留言非语 |

本博注:数学那样地生活。
今天距离2022年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一周。预祝杭州亚运会圆满成功!!
家门口的盛会,我们国家我们省我们省城亚运,无论如何都要以主人翁角色参与进去。小何大何买了国庆节3号上午的田径观赛票,乐宝是4日下午场,“看什么不重要,要的是一个参与感和体验感”,“成长的故事情节”,“以后回忆起来也亲身体验”了。
今天在绍兴文理学院等高校设了老师资格考试考考点,上午9:00~11:00,综合素质,下午13:00~15:00,知识与能力,所以博主进出文理发现学生特别多,哈。现在什么都不易,教育的阶层从下而上,都行色匆匆,无暇顾及。
“跨越学科边界,突破文理之限,以平衡视角探寻人类的质朴智慧”,这是已故数学教育家远山启(日)在其《数学与生活》中所提出的核心观点。“数学本来是一门朴实的学问,之所以变得让人费解,只不过是在入学考试这块凹面镜中的歪曲反映而已”。“比起应试数学教育中枯燥的公式与例题讲解,非应试目的的数学所呈现的纯粹与朴实的智慧,呈现数学的真正容颜,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应试教学模式带来的数学恐惧感”。
其实生活、工作与学习何尝不是如此?!身边有多少孩子在学习成长中质问:“为什么一定要学数学?数学题那么难!为什么一定要背历史?历史内容那么多!为什么一定要背语文课文?背课文太难了!”成年人给予的答复是“不学,不背,你怎么去考试,怎么会有成绩,怎么能读好高中,好大学,怎么能找到好工作!”“可是学了,背了,考了,就一定能读好学校么?读了好学校一定有好工作么?有了好工作一定有好生活么?”然后可能便是成人与孩子之间关于“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争辩,没完没了,没有定论,成人觉得自己十分有理,“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孩子不好好读书以后会吃亏”,孩子们觉得自己也无辜,“以后的事以后再说,总不能生下来就为了以后而丢了当下,那样生活多么无趣!一代代人从一生下来就开始卷,开始提前学,往死去学,开始卷,没完没了地卷,‘美其名曰’为了我们好,为了我们将来能够体面地工作生活,如果我们的以后要用童年少年的全部快乐幸福去换取,我们宁可不要!”然后就是成年人与孩子之间关于“外接圆与内切圆”的争辩,,,永远没完没了的争辩,,,永远没有结果,成年人与孩子,本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除非一方的势力强过另一方,一方才“似乎”主导了另一方,一方“很庆幸”另一方终于“听从”了自己的“好意”,另一方终于“听话懂事”服从一方的教导,然后,一切便“完美地”朝一方设定的目标发展,也许这种故事才是大多数人们所期待与追求的。
但,无论学习,工作,生活,如果没有了人本身作为主体的有思考有判断有选择的行为,便如同数学学习只是做题,而少了数学最本真的逻辑与味道,即使获得了数学考分,却失了数学智慧。真正的数学,是生活的数学,那么真正的生活,(包括学习,工作),亦该是数学的生活,充满理性,富有智慧,坚守朴实。所以,数学那样地生活,(包括学习,工作),当是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包括成长规律,学习规律,及至生命规律),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合理的方式做合理的事,生命的方式做生命的事,不急不徐,不紧不松,不执不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一样,该是绿色的,可持续的,有远景的,才好。
前一篇:生命的颜色
后一篇:[转载]妻子永远是你幸福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