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姓氏中容易读错的那些(转)

(2023-07-17 16:41:04)
标签:

图片

文化

分类: 东借西引
       中国有很多姓氏,看起来都是常见的字,一写就会,可是一读,就往往读错,让人啼笑皆非。
中国的姓氏中容易读错的那些(转)

       中国的姓氏中,除了有生僻字,还有不少容易读错的姓氏,朴、仇、过、繁、訾、令狐 ……就拿“仇”来说吧,用在姓氏上,它就不是仇恨的“仇”字读音了,应该读“求”。
      (转载注:因博客无法完整显示拼音,故正确读音用同音字代替。)
      读音相异
      1、仇,读音:求;如明代画家仇英。 
      2、朴,读音:瓢;此姓朝鲜族多见。
      3、单,读音:善;如《说唐》中的单雄信。 
      4、解,读音:谢;如明代才子解缙。  
      5、区,读音:欧;如柳宗元《童区寄传》中的区寄。 
      6、查,读音:渣;如金庸原名查良镛。
      7、繁,读音:婆;如写《定情诗》的汉末诗人繁钦。
      8、瞿,读音:渠;如瞿秋白。
      9、员,读音:韵;如唐代诗人员半千。
      10、能,读音:耐;如宋代名医能自宣。
      11、阚,读音:看;如三国时期吴国太子太傅阚泽。  
      12、都,读音:嘟;如明代进士都穆。 
      13、乜,读音:捏;如明代名士乜仁义。
      14、缪,读音:妙;如缪云台。 
      15、句,读音:勾;如宋代进士句克俭。复姓句龙,也读“勾”。  
      16、阿,读音:婀;如当代著名新闻记者阿荣。
      声调不同
      17、任,读音:人;如任弼时。
      18、要,读音:腰;如汉朝河南县县令要兢。 
      19、华,读音:化;如数学家华罗庚。  
      20、过,读音:锅;如明代苏州名医过龙。  
      21、应,读音:英;如三国时建安七才子之一应玚。
      22、曲,读音:驱;如京剧名演员曲素英。 
      23、訾,读音:资;如元代有名孝子訾汝道。  
      24、哈,读第三声,不读第一声;如央视女导演哈文。  
      25、钻,读音:尊;如战国时期的将领钻荼。  
      26、谌,读音:陈;如羽毛球运动员谌龙。
      双音双姓
      27、纪,一读:几,一读:记;一般念“几”,如清代才子纪晓岚。但外国人名翻译成中文时一般念“记”,如黎吧嫩诗人纪伯伦、法帼作家纪德。 
      28、盖,一读:葛,一读:概;一般念“葛”,如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  
      29、乐,一读:岳,一读快乐的乐;一般念“岳”,如战国时燕国大将乐毅。 
      30、种,一读:崇,一读种子的种;一般念“崇”,如北宋末年名将种师道。  
      31、召,一读:紹,得姓始祖为周武王之弟召公姬奭。一读:招,为傣族姓。  
      32、覃,一读:谭,一读:秦;一般读“秦”。
      33、相,一读:香,一读:像。  
      34、折,一读:舌,一读:浙。  
      35、隗,一读:逵,一读:尾。  
      容易错认
      36、桓,读音:环;如东晋大将桓温。  
      37、蒯,读音:“快”字的第三声;如汉初谋士蒯通。  
      38、厍,读音:射;如北周大臣厍狄峙。 
      39、靳,读音:进;如影视演员靳东。
      40、昝,读音:攒;如清代书画家昝茹颖。
      41、逯,读音:录;如汉代大臣逯普。
      42、郤,读音:细;如三国时蜀国大臣郤正。
      43、郦,读音:力;如汉初名臣郦食其(音:力易机)。
      44、麹,读音:驱;如隋代高昌国国王麴伯稚。
      45、璩,读音:渠。
      46、郗,读音:希;但古籍中也有读“痴”的。
      47、妫,读音:归,不读“尾”。
      48、郏,读音:甲;如清代著名画家郏伦逵。  
      49、郜,读音:告。  
      50、逄,读音:庞。  
      51、殳,读音:书。  
      52、郄,读音:切。
      复姓
      53、令狐,读音:灵狐,不读“另狐”;如令狐冲;令单独作姓时读“另”。  
      54、尉迟,读音:玉迟,不读“位迟”;如唐初大将尉迟恭。尉单独作姓时读“位”,如战国时著名军事理论家尉缭。  
      55、万俟,读音:莫其,,不读“腕四”;如南宋奸臣万俟卨(莫其谢)。  
      56、澹台,读音:谈抬,不读“淡抬”;如孔子弟子澹台灭明。  
      57、皇甫,读音:煌府,不读“煌普”;如晚唐诗人皇甫松。
      58、长孙,读音:涨孙,不读“常孙”,如唐初名臣长孙无忌。  
      59、宰父,读音:宰府,不读“宰富”;如孔子弟子宰父黑。  
      60、亓官,读音:其官;如孔子的妻子亓官氏。  
      61、毌丘,读音:贯丘;不要读作“毋丘”或“母丘”,也不要写作“毋丘”或“母丘”。
      其它姓氏
      62、虎,一读:胡,一读:貓,也有读“虎”。  
      63、吞,读音:天;《汉书》记载中有吞景云。  
      64、不,读音:否(第一声),或“标”;如后秦安远将军不蒙世。 
      65、卜,读音:补,不读“普”。  
      66、啜,读音:踹。  
      67、术,读音:竹,不读“数”。  
      68、丨,作姓氏时读“衣”。
      69、召,作姓氏时读“邵”。
      70、燕,作姓氏时读“烟”。
       异读姓氏原因是什么?
       河南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河南大学教授魏清源解释,这种“姓氏异读”产生的原因,一是汉字古音、今音本来不同,姓氏可能保留了这个字的古音;二是各地方言、声调不同;三是民族习俗的遗存。
       全国那些“奇怪”的姓氏
       “东南西北”
       东西南北、上下左右不仅是方位词,也是中国人的姓氏。
       据《中国姓氏大辞典》记载,东姓来源有多种,一种相传是舜七友之一东不訾之后,一种相传是伏羲的后裔东蒙氏之后,此外有的是土族的“什东加”改姓而来。
       目前,我国汉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中均有东姓。东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0041%,福建、江苏、天津、河北四省市多东姓,约占全国东姓人口的68%。
       西姓、南姓也在全国分布较广。其中西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0015%,广东、辽宁两省多西姓,约占全国西姓人口的70%。南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016%,河南、甘肃、山西、辽宁、陕西、河北、浙江七省较多,约占全国南姓人口的91%。
       北姓则较为罕见,根据人口普查资料,内蒙古包头、山西汾阳、河北承德、四川通江、海南琼海、广东茂名、北京等地有北姓。
       “柴米油盐酱醋茶”
       据《中国姓氏大辞典》记载,柴姓、米姓分布较广,分别约占全国人口的0.058%和0.035%;油是傈僳族姓;盐姓在江苏、四川等地有分布;酱姓源出不详,台湾有此姓;山西扶风、四川成都、台湾、上海等地有醋姓;茶作为姓有槎(cha)、屠(tu)两音,云南省多茶姓,约占全国茶姓人口的95%。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