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飘散的一切

标签:
图片佛学文化 |
分类: 留言非语 |
本博注:A.3飘散的一切。
昨天开完本届高三最后一次家长会,距离高考46天(今天45天),晚上又准备今天晚上的研一新生上课。
基本停当后,随手翻开案边的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1937年普利策文学奖):“还是留给明天去想吧……不管怎么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
虽然“随风飘逝”:这呼啸的咫风(南北战争)与那被飘去的云朵(农奴制的安逸生活),却仍然彰显任何时代的痕迹与现状。主人公斯嘉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性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显示了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和对自主权的追求。在战前、战时和战后,斯嘉丽女性意识的体现都充分揭示了其不屈不挠、勇敢坚强、不轻易认输的性格。战前,斯嘉丽抛弃了传统淑女应有的礼节和矜持,敢爱敢恨,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爱,女性意识有所体现;战争期间为了生存,她摒弃了贵族小姐的娇气和风度,勇敢地担当起保护家人的职责;战后又勇敢地冲破女性身上的种种枷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由于时空的原因,总有某个时刻仿佛自己进入了一片布满灰色尘埃的天空,化作一个小小孩子蹲坐在小河最边上的草地,完全不顾朝露或昏湿,身旁的小马骝亦静静地注视着自己和手中的书籍,也不知马骝是看懂没看懂的书的一切,即使迟早会随风飘散,也是温暖惬意的一幕景象。
尽管小说只能是小说,书中的一切无论多少隐喻或明喻,无论取材现实与虚拟世界,必定揉入了作者主观的意图或念愿之类,那怕是历史的情景与文化的记录,也免不了政论的需要。但小说同时又极好地折射了某个时代阶段或者许多社会共性的现象与背后的一切,所以,每每读来总觉得深奥莫测,难怪“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了。
可是有时候会有一种错觉,自己是在书中还是书外,是在现实还是抽象,历史的天空,永远蒙着一层薄薄的纱,随风飘动,却一直欲揭还掩——灰蒙蒙一片——并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