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蓉:“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标签:
图片育儿文化健康娱乐 |
分类: 分享成长 |
本博注:
近日与小女聊起金大侠小说中的人物,问她最喜欢谁?“黄蓉”,小何脱口而出——其实她仅看过金庸小说中的几部而已,所以实际并不需要过多比较。“你对蓉儿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活泼、俏皮、可爱;或者说是古怪精灵、惹人喜爱”“射雕中你印象最深的是那一个细节?”“郭靖带黄蓉找一灯大师疗伤,路上被渔樵耕读四大弟子刁难,其中书生朱子柳出了一个上联要郭黄二人对下联:‘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黄蓉在对出下联前说:‘这一联是一口气要得罪渔、樵、耕、读四位。’书生说道:‘但求对得工整,取笑又有何妨?’黄蓉笑道:‘既然如此,我告罪在先,这下联是:‘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让我特别感叹蓉儿的机灵与博学。”
聊谈之余,本博给小女普及起文学历史知识——关于此对联及其背后:
一说:此对联想来应出自19世纪末,美、英等八国联军入侵中华,一假洋鬼子狂妄地出了个上句:“张长弓,骑奇马,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独战。”八大王是指八国联军,其意想犯我国威。其时,一大臣拍案而起:“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当时,国人皆称八国联军为洋鬼子。(注:单戈左右并为一繁体的战字,而合手也上下成一拿字。)此对句妙矣!扬吾国威!但此说应该再无人考证,且不论美英诸列强欺凌吾国之时,是否真有骨气肱臣敢于站出来,或者即使敢站是否有如此文采,即使有,那样的历史环境,又被谁记载流传了下来??
二说:此联出自张谊《宦游纪闻》古对: 琴瑟瑟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肚肠。安南国遣使来献朝命程篁墩先生父程某作馆伴。使出一对求对:“琵琶琴瑟八大王一般头脑。”程命其子篁墩先生敏政对时年才数龄对云:“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肚肠。”使惊异自是朝贡不绝矣。
链接1:张谊,字子正。生平不详。书中记载明代各种传闻,多为奇异之事。“试师得侄”记李旦春幼失亲,其寡母寻找多年不得。後还乡谋馆度日,主人适为其叔,方得与母相见。《救僧起溺“载生员车冕于寺中读书尝杀众僧留其一,後遇风险得该僧救。“伶人眩骗”叙嘉靖时几伶人以隐形术骗人银两而去。因其记事新奇,故颇能引人入胜。是书《千顷堂书目》小说家类著录,一卷。现有明万历李氏前书楼刊《藏书小萃》本、《江服丛书》、《粟香室丛书》本等。今据《续说郛》本整理。〖质量〗二校。
链接2:张谊《宦游纪闻》古对:
琴瑟瑟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肚肠。
琴瑟琵琶 八大王王王在上
妩媚婀娜 四美女女女伴旁
十口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乾隆)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纪昀)
寸土为寺,寺旁言寺,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晶字三个日,时将有日思无日,日日日,百年三万六千日。
品字三个口,宜当张口且张口,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千里重意若,永言咏黄鹤,士心志未已。
当然,其实射雕英雄传中有许多名联名对,金大侠的其他武侠小说中也有,不仅对联,查先生将其所有之中化文学瑰宝充分渗透入小说,以小说人物折射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博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类似金庸武侠,绝非“虚度光阴”“不务正事”“浪费时光”,反而益处良多,当然,我们要如小说中的正面人物,正气浩然、仗义天涯、替天行道,想想也是,一如本博,亦是浸润着“侠骨侠风”长大的。女儿说,她也要做一个金大侠笔下的“蓉儿”般的“精灵”美女——女孩嘛,侠不侠倒无所谓,如果有大侠相爱相护相守,则甚幸!
前一篇:小何的团关系介绍信
后一篇:何老师的抗疫第四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