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邮票上的中国数学家

(2016-11-08 10:34:11)
标签:

文化

图片

分类: 日积月累
1、刘徽(约公元225年——公元295年),是公元三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数学家,在公元263年撰写的著作《九章算术注》以及后来的《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奠定了他在中国数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邮票上的中国数学家

(2002年8月20日,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同日,中国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四)》纪念邮票(编号:2002-18)一套4枚,其中第2枚为刘徽。)

在古代,实际上长期使用 π=3这个数值,巴比伦、印度、中国都是如此。到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周髀算经》里已有周三径一的记载。东汉的数学家又将值改为根号10(约为3.16)。第一次用正确方法计算π值的,是魏晋时期的刘徽,在公元263年,他创用了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来逼近圆面积的方法,算得π值为3.14。我国称这种方法为“割圆术”。直到1200年后,西方人才找到了类似的方法。后人为纪念刘徽的贡献,将3.14称为徽率。


2、祖冲之(429年——500年),刘宋时代数学家、天文学家,主要成就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此外,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著述很多,但大多都已失传,其子祖暅也是数学家。

邮票上的中国数学家

(1955年8月,中国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一)》纪念邮票(编号:纪33)一套4枚及小型张一枚,其中第2枚为祖冲之。)

    祖冲之写的《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隋书·律历志》留下一小段关于圆周率(π)的记载,祖冲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祖冲之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第7位的科学家,创造了中国纪协世界之最。这一纪录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祖冲之还给出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祖冲之还和儿子祖一起圆满地利用「牟合方盖」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

 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一个特例。这个定理在中国又称为“商高定理”,在外国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或者“百牛定理“。(毕达哥拉斯发现了这个定理后,即斩了百头牛作庆祝,因此又称“百牛定理”),法国、比利时人又称这个定理为“驴桥定理”。他们发现勾股定理的时间都比我国晚,我国是最早发现这一几何宝藏的国家,而这个发明者,就是祖冲之。


3、熊庆来(1893年——1969年),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主要从事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因此被载入世界数学史册,奠定了其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

邮票上的中国数学家

(1992年,中国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三)》纪念邮票(编号:1992-19)一套4枚,其中第1枚为熊庆来。)

熊庆来是我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他一生都致力于复变数值分布理论的研究。熊庆来早年留学比利时、法国,回国后曾先后在东南大学、西北大学、清华大学、云南大学等大学任教。其中,他在 1921 —— 1926 年任教东南大学期间,创办了数学系并任系主任,正是在那里,他把近代数学引进国内,聚集了钱宝琼、高鲁、段调元、杨武之 ( 杨振宁之父 ) 等老一辈数学家,大大推进了数学学科在我国的发展。 1931 年,已身居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的熊庆来,再度赴法国庞加莱研究所,两年后取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将博雷尔有穷级整函数论推广到了无穷级的情形,他所定义的“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级”。

4、华罗庚(1910年——1985年)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邮票上的中国数学家

(1988年,中国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一)》纪念邮票(编号:J149)一套4枚,其中第4枚为华罗庚。)

华罗庚是我国解析数论、多复边函数论、代数学、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论、数值分析、自守函数、调和分析与应用数学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是我国数学普及工作和数学竞赛的发起者和领路人。他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主要创立者,并出任了所长。其专著有《堆垒素数论》、《典型域上的多复边函数论》、《统筹法平话》、《优选法》等。华罗庚在 20 岁时写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就引起了熊庆来的注意,华罗庚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出最佳误差阶估计;他对哈代与李特尔伍得关于华林问题及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做出了重大改进,至今仍是世界上的最佳成果;他与王元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得了重要的成果,国际上称为“华一王方法 " ;他在多复变函数方面的贡献比西方至少早了十年( Fields 奖获得者、数学大师丘成桐语 ) 。华罗庚的研究工作很大地丰富了数学的文库,他所发表的书与论文被美国《数学评论》评论过 105 次。华罗庚是依靠自学成才的数学家,他以初中学历而成为世界顶尖级的数学家和中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等多国科学学院院士。


    5、陈景润(1933年——1996年),中国现代数学家,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遥遥领先,其证明的“1+2”是哥德巴赫猜想的丰碑。

 

邮票上的中国数学家

(1999年,中国国家邮政局发行《科技成果》编年邮票(编号:1999-16)一套4枚,其中第3枚为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最佳结果。)

    陈景润是世界有名的解析数论科学家。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他在 50 年代对高斯圆内格点、球内格点、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作了重要改进; 60 年代以来对筛法及有关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研究; 19665 月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 (1+2) ,将 200 多年来人们未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一结果被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


注:也有人将沈括和徐光启两位科学家列入数学家行列,因为古时确实存在多学科共通的情况。

    沈括(北宋时期,10311095),北宋著名的科学家也是数学家沈括(10311095).

 

邮票上的中国数学家

(1962年,中国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二)》纪念邮票(编号:纪92)一套8枚,其中第5枚为沈括。)

    沈括在数学方面有精湛的研究,他在《梦溪笔谈》中创立了“隙积术”和“会圆术”.他通过对堆起来的酒坛和垒起来的棋子等有空隙的长方台形的垛积的研究,提出了长方台形的垛积的求和公式,这就是“隙积术”,也就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方法,它是高阶等差数列研究的开始.他还提出了我国数学史上第一个由弓玄和矢的长度求弧长的比较简单的近似公式,这就是“会圆术”. “会圆术”的创立,不仅大大促进了平面几何学的发展,而且在天文计算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为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徐光启(明朝时期,15621633),明代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农业科学家徐光启(15621633).

邮票上的中国数学家

(1980年,中国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三)》纪念邮票(编号:J58)一套4枚,其中第1枚为徐光启。) 

    徐光启在数学方面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在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合作用中文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原本》的前六卷,并定名《几何原本》,使得《几何原本》(中文版)1607年正式出版.中文数学名词“几何”便由此而来. 另外,1631, 徐光启与利玛窦还合译了《测量方法》一卷,并附自撰的《测量异同》和《勾股义》一卷.他比较了中西方的测量方法和数学方法,运用《几何原本》中的定理把中国古代已有的证明方法严格化,并创造了一些新的证明方法,这也是西方三角学和测量术传入我国的开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