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洲二战前背景情况

(2022-03-26 22:31:41)
分类: 好文共赏

1938年,中国抗日战争已经进行7年,但对于欧洲来说,才刚刚走到战争与和平的分水岭上。


那年3月,纳粹德国的军队进入奥地利。


奥地利人和德国人都属于日耳曼民族,面对纳粹德国的攻势,奥地利人非但没有奋起抵抗,反而纷纷涌上街头,欢迎德军接他们回家。


原本希特勒的想法是,让奥地利成为德国的卫星国,但当他亲眼看到奥地利人的热情,感觉盛情难却,便决定将奥地利并入德国。


他站在维亚纳的英雄广场发表演说:我们不是暴君,而是解放者。


围观的群众掌声雷动,希特勒的声望达到新高峰。


随后德军镇压了反对派,逮捕7000多名奥地利的异见人士,并把他们关押在维也纳西北部的集中营里。


对于希特勒的扩张行为,不论是英国、法国、意大利,还是苏联和美国,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静默,并未出手阻止。


半年后,受到各国默许和纵容的希特勒,把扩张目标对准捷克斯洛伐克。


因为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有300万德意志人。根据“民族自治”的原则,这些德意志人有权利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德国也可以保护同胞的名义,迎接流落国外的游子回归祖国。


面对德国的领土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无奈,便向英法寻求帮助。


因为签订的外交条约规定,如果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爆发战争,英法必须按照约定,帮助捷克斯洛伐克抵御德国。


但问题是,英法不想卷入战争。


法国总理达拉第和内阁成员商议一整天,都没有想出对策,便请英国首相张伯伦出面调解。张伯伦给希特勒发电报,要求见面商议,争取和平解决。


经过三次面谈,张伯伦和希特勒达成一致。


希特勒保证,苏台德地区是他对欧洲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张伯伦同意,把苏台德地区转让给德国,以求希特勒能息事宁人。


9月29日,德国领袖希特勒、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在慕尼黑召开首脑会议,正式签订协议,把苏台德地区转让给德国,而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首脑人物,却没有资格出席会议,只能等待四大强国的裁决。


他们签订的文件被称为《慕尼黑协定》,代表“绥靖政策”的顶峰。


推动《慕尼黑协定》的张伯伦,毫不怀疑这份文件的有效性,刚飞回伦敦,张伯伦便向迎接他的人们说,我带回了我们时代的和平,听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迎接永久和平的到来。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绥靖政策就破产了。


所有人都期望的和平并没有到来,迎接他们的只有战火和杀戮、飞机和坦克、诡诈和牺牲、卫国和投降。


世界大战的记忆,深深刻在那一代人的骨子里,也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这篇文章不准备聊“二战”的具体事件,而是把目光放在“二战”爆发的前夕,看看那些人为什么做出后人难以理解的抉择,那些国家到底有怎样的诉求和苦衷。


明白了这些问题,我们也就知道了“二战”的前因后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