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家电产品中,唯有音响爱好者真正称得上发烧友。这主要表现在音响在各类高档家电中的价格永远高居榜首,从几百元到几百万元一套不足为奇;音响发烧友在配置器材上之苛刻、挑剔的程度令人发指;音响器材的选择具有最多的选项,英国的功放、法国的电容、美国的喇叭线、瑞典的喇叭、镀金的插头。无与伦比津津乐道;对于那些骨灰级的发烧友好似有一双神耳,即使换一根线也能听出细微的差别。
音响器材在近几十年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开始兴起音响,但水平很低。记得那时我自行配置了一套,功放完全是自行设计电路并装配,喇叭就采用普通的2个10吋低音和2个4吋高音,音箱也是自制倒相式音箱。音源就是那种老式的电唱机。一套配出来也就100多元,在当时就很流行了。但随着器材的高速发展很快就被淘汰。到90年代中期又配置了第二代音响,这个时期由于各类器材的规模化生产,已经没有人自行组装电路,而是自行配置成品机。我配置的功放是国产威玛前置与功放分离机,价格大概500元;喇叭是4个国产惠威8吋和2个3吋高音,合计1200元,这个时期的喇叭已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最值得称道的是那台索尼CD机,价格高达2500元。但CD机的出世为音质带来了本质性的改变。
现今的音响虽然变得越来越漂亮和高档,但基本配置并没有大的变化。只是许多人并不了解音响的真谛,总是把家庭影院与音响混为一谈。岂不知高保真的音质只有依靠纯粹的音响才能获得淋漓尽致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