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新闻舆论都在谈改革开发30年的变迁,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变化的确是切身的。我的电视机的变化就很有代表性。
大连开始电视播送始于1972年左右吧,当时电视机是绝对的奢侈品,除了政府机关和少数高干外,普通百姓是可望不可及。这种状况大概一直到80年代后才慢慢开始变化。
在文革期间因为还小,学校也不上课。偶然发现了几本非常难见到的电子书籍和无线电杂志,竟然产生浓厚兴趣,如饥似渴般地把几本书看了几个来回。接着就开始动手制作。我还记着我的第一个作品是一个电铃。接着就是那时很流行的矿石收音机,在室外拉一根天线,接到室内的矿石检波器上就可以收到大连的广播节目。60年代后半期,半导体收音机开始出现了,但价格昂贵,无人敢问津。我就开始制作半导体收音机,从单管机开始。那时的零件也非常贵,而且不容易买到,技术上也很落后,也无人教授完全靠自学。记得我的第一台自制半导体收音机问世的时候,收音用的磁性天线棒还要用皮筋绑在机壳外面才行
但我的自学能力很强,很快我的自制产品就不断的更新换代,电路也在不断变化,后来我的产品干脆就是自己设计电路了。
大概是在75年前后,我开始筹备DIY电视机。设法搞到了当时比较有名的北京牌电视机的电路图和机内排布图。(用现在话就是山寨产品)当时最困难的就是难以买到零件。那几年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出差,每到一地就要去当地的无线电零售店搜寻需要的零件。最重要的显象管是在大连当时还在的无线电13厂托人化了75元买到的一台14英寸黑白显象管。至于那些可以自制的零件也只能自制了。包括高压包、偏转线圈等在内的所有线圈和变压器大大小小也有几十个都是自己缠绕装配。安装所有元件的底板是用一块1.5毫米镀锌板在我当时工作的机械维修组里利用几台简陋设备加工出来的。那时的动手能力真是很强,一切工作都要靠自己亲自制作。这项家庭工程大概进行了两年时间,大约是77年,我的第一台电视机除了外壳以外的工作全部完工了。因为我对木工不内行,而且当时也解决不了材料,所以我的第一台电视机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没有外壳,显象管就摆在我家那台没人用的缝纫机机上,整个电路板则立在旁边。工程总费用是150元。(当时一台市售成品大约500元,是普通家庭大概1年的工资)
第一次通电实验是令人兴奋的,难以置信的是竟然一次实验成功。我记得很清楚当晚放映的电影是“大浪淘砂”。
这台电视曾吸引了大批人到我家来观看,一时间每到晚上家里经常坐无虚席。
一直到80年代初中期吧,电视机开始大量走入百姓人家。1986年随着我的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进家,这台自制的黑白电视机终于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我的第一台自制14英寸黑白电视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