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献茶”精义解
(2008-11-04 08:56:45)
标签:
拜师献茶马国兴文化 |
分类: 解惑屋 |
或问者曰:这几年来我多次被邀情,参加了各门派、拳种的几次弟子拜师的仪式。而发现现在之武林拳术界中的“叩头大礼”之拜师的风气,似有广泛流行开来的趋势。这虽然是一个尊师、敬师、拜师的简单仪式,其意义却很深远。而且在这个简单的“拜师”仪式上,在弟子行“叩头大礼”参拜后,献上拜师贴,一定还要向师父、师娘献上清茶一杯。对于这个仪式中其它仪式内容皆可以理解,只是为什么要敬上清茶一杯,而不是敬上白酒一杯呢?这个问题困扰我多时了,今日有缘,得以当面请教您老,以释此疑!
答曰:可以!首先说明武林拳术界中现行的“叩头大礼”之拜师的风气,乃是一种复兴、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的时代潮流的表现。所以,这个“叩头大礼”之拜师的风气,不单是在武林拳术界中流行开来,而是在各行各业中都已经同时有所流行了。正如最近电视节目中亦介绍了四川的学校之学生都在流行“叩头大礼”的拜老师之风气呢!看到三个小学生给一个女老师行“叩头大礼”的画面,不就清楚的说明了这个叩头大礼拜师之潮流的风气已经兴起了吗!
故而,就你提出的对于为在拜师仪式上弟子为何对师父、师娘敬献清茶一杯而不敬献白酒一杯的问题。这首先需要说明“茶”的起源说,才能谈的清楚、论的明白呢。
起源于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是因为民间的传说而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有一种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会意,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到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品尝“茶”功能作用时,发现茶水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能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而又能具有检查自身之百病情况的功能,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即能检查弊病的意思。而后才又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字及茶的起源了。
敬茶的真实含义深远矣
根据这个民间传说,我们知道茶通查的意思。所以,在弟子拜师行以“叩头大礼”之后,再敬献一杯清茶,其连贯的意思是说:师尊在上,弟子愿意追从您老学会文武之道学,必定能作到遵师之嘱,敬师之劳,躬身自厚自学成“文兼武全将相身”的济世人才之学业;同时希望师尊在弟子学习、修炼期间运用“因知行解”、“因行知解”方法,不间断的及时的检查弟子诸方面的过与不及之所在,以备弟子及时改正之而能及时成就自身的学业。师尊既然接过弟子敬献的清茶一杯,也就默认了弟子的这个诚恳而又殷切的恳求了。故而在以后的传承过程始终,为师者必定要遵循履行这一承诺的,今后在传承之始终就会自觉的不敢出现丝毫差误耳。
所以,仅从敬师一杯清茶的小事情中,可以看出师父、弟子之间的相互的信赖、期望和默契,都是在双方不言的意会中展现无遗而又体现的淋漓尽致了。这就是“敬师一杯清茶”蕴藏的原本真实的精义也。
为什么不敬白酒
或问者曰:明白了敬师一杯清茶所蕴含的精义了。但是,为什么不敬献白酒一杯的道理尚不清楚?敬请您老开示之!
答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帮。故而对礼仪是十分讲究的,正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也。又如“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说法,说明交朋好友的朋友之间的友爱情意,淳朴通透明亮如水之清晰;而“酒肉朋友”则说明除了吃喝就没有什么友爱情意可以言说了。这就清楚的说明“酒”为混浊之物,食之过了则能乱人心性,会造成种种意料不及的不良后果。大禹饮过三口酒后曾经说:“一口舒筋提神,两口可以乱性,三口必定败家、亡国。”酒为混浊之物可以见证了。故而,在拜师仪式上这种能够决定自己一生自厚文武学业之事业的成败关键时刻,则只能敬献一杯清茶而不能敬献白酒了,其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呀!
更多精彩,中华拳术明镜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