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求职调查中国年龄段单位层次杂谈 |
分类: 网湖论道 |
求职,是当代社会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因为工作是维持一个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婚姻和家庭的现实基础。在很多人(尤其是刚刚毕业、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大学生)看来,当今社会求职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很多人急于求职,就像病急乱投医一样,表面上找到一份工作,实质上却使自己从此坠入了痛苦的深渊。
究其原因,不外乎一条,那便是求职者往往单方面求职,却忽视了用人单位在选择自己的同时,自己其实也在选择用人单位!那么究竟应该怎样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呢?
笔者做过记者,曾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对就业行情、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等做过调查,在做记者之前,笔者也曾在很多单位工作过。结合自己的调查结果和人生感受,认为求职前精心准备个人资料、着装、业务知识等固然重要,但还有一点更加重要,这就是求职前易被忽视的特殊调查,如果忽视了特殊调查,求职者就不知道应该向哪些单位、哪些行业求职,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相反,如果调查充分,将避免盲目求职,使自己有机会拥有一份得心应手的工作,从此开启幸福的人生。具体而言,调查内容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调查拟工作单位直接领导的年龄层次
现在很多年轻人求职,要么起点太高,要么起点又太低。高者往往容易过度地看好自己,期望值很高,失望值很大;低者往往很容易找到工作,但找到的工作却并不理想。
在我看来,求职,是为自己的人生打基础的,是开创事业、成就人生的前提,简单意义上的风风光光或养活自己的求职观念都是错误的。
因为求职与以后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求职前的调查工作中,首先要做的便是“调查拟工作单位直接领导的年龄层次”。
为什么要调查拟工作单位直接领导的年龄层次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不同年龄层次的领导,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不同。
一般而言,如果拟工作单位的直接领导年龄层次偏大,反而是好事。在这方面,很多人有误解,总认为年轻人和年轻人好相处,其实不然。现在我来详细讲解一下:
我们先将拟工作单位直接领导的年龄层次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领导年龄在50岁以上,B类领导年龄在40岁以上,C类领导年龄在30岁以上。
现在,再分别阐述:
A类领导,由于自己自己年龄偏大,一般而言,这个年龄段的领导:首先,自己的业务经验、职场经历都很丰富,和他在一起能够学到不少业务知识和人生哲理,能够使自己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其次,这个年龄段的领导离退休已经不远,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即将退休的人,多半是不会为难新职员的,因为那实在没有必要;第三,这个年龄段的领导一般和新职员的父辈们同龄,他们的儿女和新职员也基本同龄,他们的儿女也面临求职问题,对这一点,他们为人父母,往往能够感同身受、将心比心,能体会到年轻人的不易,甚至会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年轻的新职员,而这一点,将为新职员的成长开辟金光大道,使新职员能够开心地工作、愉快地成长;第四,这个年龄段的领导工作态度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老当益壮型”,另一种是“等待退休型”。“老当益壮型”的领导一直积极,永远是“革命的老红军”,通知别人加班,自己会先到,并且指导别人工作,帮助别人化解工作中的难题;“等待退休型”的领导一般不会很积极,但这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不会像监工那样24小时监督新职员,新职员反而可以放开手去工作(在很多时候,过度的约束其实是会影响效率的);第五,如果这个年龄段的领导很难相处,那也不可怕,因为他不久就要退休了,就算他真得很难缠,反正也缠不了多久,忍一忍就海阔天空了。
B类领导,首先,这个年龄段的领导业务经验、职场经历也比较丰富,和他在一起也能够学到不少业务知识和人生哲理,也能够使自己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其次,这个年龄段的领导处于干事业的黄金时段,所以个人精力往往比较充沛,跟他在一起,你要做好长期加班的准备;第三,这个年龄段的领导由于自己在事业上还有发展的希望,所以往往会对下属严格要求,以压力传递的方式,提高团队的整体工作绩效,最后既使新职员得到锻炼,同时也借新职员的劳动成果为己铺路;第四,这个年龄段的领导一般已经担任领导职务10余年,职场上的潜规则比较精通,在他面前,你千万切记,任何时候都不要耍小聪明,否则迟早会大难临头!
C类领导,首先,这个年龄段的领导一般刚刚担任领导职务,相对与基层业务而言,他们可以称得上成熟(否则他们不可能被提拔),但相对于领导岗位而言,他们其实是不成熟的(因为他们刚做领导),和这样的领导在一起,能学到的业务知识不多,能学到的人生哲理更少;其次,这个年龄段的领导由于刚刚担任领导,自己的底气还不够足,所以往往不会将一些工作中的技巧告诉新职员。在这方面,他们不会像A类领导和B类领导那么大方,他们往往会有一种“教徒弟留一手的做法”,和他们在一起,自己的悟性一定要高,平时还要学会偷偷学艺、善于向其他部门的领导同事学艺,或向专业书刊学艺。总之有一点,少指望他教!更多地要靠自己,因为他不但教不了你什么有用的东西,而且会利用教你的机会摆足领导的架子,显示出他比你强,领导你是应该;第三,这个年龄段的领导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吃过基层的苦,刚刚坐上领导的岗位,会想着“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把火烧不到和他同龄的老职员身上,只能在新职员身上烧。因此,和这个年龄段的领导相处,要做好受气的心理准备;第四,这个年龄段的领导由于刚刚坐上领导的岗位,很容易产生一种放松的心理,他们会“甩大袖子”,但在更上级的领导面前往往又会伪装的“很积极”、“很上进”。他们会主动向更上级的领导揽任务,博取更上级领导的好感,但请你放心,他们揽下的任务自己通常不会做,会全部交给新职员做,最后以自己的名义交上去,名为使新职员锻炼,实际上是要别人给自己做嫁衣;第五,遇到这个年龄段的领导也不可怕,破招的方法基本有两条:一、不要和他正面对抗。他刚刚做领导,最需要的就是领导者的自尊。如果你和他正面对抗,他必然会认为你亵渎他的领导威严、伤害他的自尊。以后,他会给你很多小鞋穿,一辈子都穿不烂!总之,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什么就不是什么,不要和他争。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你要按他的意思办,因为他说的可能就是错的,如果你真的办了,那罪过就是你扛,怎么办呢?——很简单,发令权在他手中,可执行权在你手中!他发错误的令,你不要管他,不要在言语中纠正,但却可以在执行的过程中纠正,他发错误的令,你却能执行成正确的结果,这就是你的高明之处!你不用担心没有执行他的指令,因为对领导而言,他需要的是成果,而不是过程,过程是你要考虑的问题,只要你能拿出成果,不管用什么过程都可以。有罪过你要主动承担,有功劳要让给他,甚至要在更上级的领导面前推荐他。日久天长,他自己心里会有数。如果你真能做到这一点,他今后必然对你刮目相看,你的成长道路也将日益平坦。二、选择与他之间的共同语言。简而言之,就是要培养和他之间的感情。比如他喜欢吃西餐,你和他一起吃;他喜欢看电影,你和他一起看;他喜欢炒股票,你和他一起炒;他喜欢玩游戏,你陪他一起玩……领导其实是很孤独的,他们内心里其实很需要朋友,如果你要改善和他之间的关系,不仅要学会做一个好的下属,更要学会做一个好朋友。当然,也有些事情,他喜欢,你却不能喜欢,比如:如果他喜欢赌博,喜欢玩女人,你最好不要陪他去。第一,这样的领导不值得成为你的朋友,第二,他可能一辈子赌博、玩女人都没事,可你只要一沾,就有事!中国是一个潜规则颇多的国家,有些事情,有的人可以做,但有的人绝不能做!
分析了这么多,总体而言,和A类领导在一起,个人在职位上的提升会快一点,但在做人方面还需要历练,虽然成长的很快,但缺乏锻炼,后劲不足;和B类领导在一起,个人在职位上的提升相对较慢,但可以得到很多业务锻炼,学到不少真本领,将来能挑大梁;和C类领导在一起,个人职位上的提升基本无望,但却可以使人在逆境中学会成长、学会凝炼,培养刻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勇气,没有机会则已,一旦机会来了,就可以“一飞冲天”。所以和C类领导在一起,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好处就是能为今后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当然,这需要新职员具备良好的心态和耐力。
请各位求职者结合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直接领导,做好求职前的第一项特殊调查。
二、调查拟工作单位的整体知识层次
拟工作单位的整体知识层次是求职前调查的第二项重点内容。
除年龄层次外,对个人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知识层次。而一个人的知识层次在单位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何种知识层次的单位适合自己?这些都是必须要考虑、并深入调查的内容。
一般而言,拟工作单位的整体知识层次与己相当为宜,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
如果一个单位整体知识层次过高,首先,对自己而言,有很大压力,如果自己始终跟不上整体的步伐,那么等待你的,只有“光荣下岗”!其次(这一点其实比上一点更加重要),如果一个单位整体知识层次过高,那么这个单位的人往往比较难相处。因为大脑越发达的人,花花肠子也越多!民间常说“文人相轻”,其实何止是“文人”,只要是知识份子,就“相轻”。知识份子容易看高自己,总认为别人不如自己(我自幼出生于知识界,从小便和知识份子打交道,这一点再清楚不过)。可以说,有知识份子的地方,就必然有勾心斗角,大老粗反而不会玩心计!
当然,一个单位的整体知识层次也不宜过低。在这方面,求职者千万不要认为拟工作单位整体的知识层次过低,自己就能脱颖而出。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首先,一个单位整体知识层次过低,自己就得不到任何成长。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官员在一起时间长了,自己慢慢就能学会当官;和商人在一起时间长了,自己慢慢就能学会做生意;和学者在一起时间长了,自己慢慢也能做学问;和草包在一起时间长了,自己慢慢也会变成草包……跟什么人学什么人,一个人如果整日与草包、市井为伍,自己的人生就会停滞不前;其次,一个单位如果整体知识层次过低,那么他们就不会欣赏比他们知识层次高的人。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欣赏,他们不会识别人才!人才在那样的环境里不但不会鹤立鸡群,反而会成为众人眼中的另类!他们会说:你看看,我们都会打麻将,他不会,——笨!我们都喜欢看电视,他一天到晚看书,——书呆子,屁用没有!……久而久之,原本聪明的人,就会变成单位里最愚蠢、最无能的人!能不能工作下去都成问题,更不用说什么发展了……
三、调查拟工作单位的男女性别比
拟工作单位的男女性别比,是求职者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般而言,一个单位的男性不可以太多,因为男性天生是具有进攻性的物种,男性喜欢争强好胜,所以一个单位如果男性过多,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导致工作很难开展。
但更加重要的是,一个单位的女性也不可以太多。主要原因有两点:一、女性天生喜欢闲聊,她们聊的话题很少是国家大事,基本都是些家常话,况且聊着聊着就会涉及到别人的隐私,遇到这种情况,你是参与,还是不参与?你如果参与了,就会卷进是非圈,你如果不参与,那些女人又会认为你不合群。一个单位,婆婆妈妈的人多了,这绝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民间才有一句俗语“女人一多是非就多”!二、女性在单位里一般都是摆设,我说这话绝没有贬低女性的意思,而是实事求是。现代社会确实存在女强人,但总体而言,女性在事业上还是弱者。这是由女性的生理因素决定的,女性的精力、体力毕竟都不如男性,所以,一个单位领导,在正常情况下,都不会对女性提过高要求。如果有些单位的女性认为自己的领导把自己当男人用,请别担心、别苦恼,因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如果能把女人当男人用,就一定能把男人当畜生用!在一个单位,和女人在一起,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要随时准备奉献自己的一切!永远不要指望女同事能做多少事!有苦有难,自己去扛!永远不要和女同事争执,因为领导只会同情女人,不会同情你,反正横竖都是你不好!要不然腾格尔怎么会唱:“大男人不好做,再辛苦也不说,躺下自己把忧伤抚摸……”
当然,一个单位完全没有女人也是不好的,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女性是众多男性中的粘合剂,每当男人之间容易产生矛盾的时候,往往一个女人插进来,就可以化解很多纷争。
在我看来,一个单位的男女性别比以5:1为宜,男性比例过高,或女性比例过低,都不好,这样的单位都不能去!
四、调查拟工作单位“关系户”的数量
中国是一个“关系型”社会。中国的关系古往今来就很复杂,盘根错节。这一点,不论是政界、商界,还是学界,都是如此。
关系,在中国比文凭、知识、本领都重要的多,这也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尽管很多人都很反感(说实话,我也不喜欢“关系型”的社会结构),但没有办法,在你暂时还没有能力改变它的情况下,除了适应,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
由于关系的存在,就产生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关系户”。“关系户”在各个单位、各个行业都有。
一般而言,好的单位、好的行业,“关系户”相对更多。
因此,在这方面,求职者要特别注意:选择工作的时候,千万不要迷信一些所谓的“好单位”。因为那些所谓的“好单位”,只是相对别人好,对你而言,却未必好。也许你的学历高、职称高或能力强,但那都没有用,如果你没有“投一个好胎”,最终都比不上那些真才实学远不如你的“关系户”。由于你的才学高,那些“好单位”往往能给你高工资,却不能给你创造合适的人生平台,你的一生很可能都要为那些“关系户”做嫁衣。同时,那些所谓的“好单位”又离不开你,因此,你一旦进入了这个所谓的“好单位”,以后想跳槽都很难。你的老板会横加阻拦!别看他平时不给你位置,但你真要走,他就不能接受了。因为在老板看来,他可以不要你,但他决不能容忍你不要他!
其实关于拟工作单位“关系户”数量的问题,是求职前所有调查中最简单的一项(所以我安排在最后讲),一般而言,只要仔细看一看就可以“调查”清楚了。
总的说来,一些好的行业,诸如:供电、烟草、盐业等垄断行业,其实比政府机关还要好,这些垄断行业,如果你没有过硬的关系,就不用考虑了。
也不要迷信一些好单位公开招考,我之所以说这句话,倒不是因为公开招考有什么猫腻(说实话,现在的公开招考一般都还是比较公正的),而是招人的时候也许很公平,可一旦进去,今后的成长之路就不见得那么公平了。
在中国,有关系、没有关系,没进职场之前都看不出来,一旦进了职场,很快就见分晓。有关系和没有关系,就是不一样!
因此,求职者一定要认清这个问题,千万不要盲目地到一些所谓的“好单位”去,因为越好的单位,领导越要照顾自己家人,“关系户”只会越多,不会越少。如果你也有过硬的关系,就可以考虑那些“好单位”,如果你没有过硬的关系,就根本不要考虑那些问题。有时候,表面上看上去不好的单位,对你而言,或许反而是好单位。道理很简单,因为不好的单位,领导绝不会安排自家人进去,所以,不好的单位“关系户”反而少,因为大家都没有关系,那么反而能显现出公平!
总之一句话,求职不能仅仅看一个单位的“牌子”,而要看这个单位、这个行业适不适合你!不适合你的工作,就算钱再多,再风光,也没有意义,因为你永远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问:什么是好工作?
答:适合你的工作!适合你的工作,就是好工作!至于钱不钱,风光不风光,都不重要!
求职者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千万不可慕虚名而处实祸!
以上就是本人对求职前各项调查、准备工作所做的分析,希望能使迷茫的待业青年们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角色,找到一片理想的人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