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的故事

(2009-02-09 09:05:09)
标签:

教育

分类: 佛云禅风

禅的故事

 

磨砖不能成镜,静坐又岂能成佛?

 

南岳怀让禅师有一弟子名叫马祖,他在般若寺时整天盘腿静坐着冥思,怀让禅师便问弟子:“你这样盘腿而坐是为了什么?”

  马祖答道:“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听完后,就拿了一块砖在马祖旁边用力地在地上磨。

  马祖问:“老师,你磨砖做什么?”

  怀让禅师答道:“我想把砖磨成镜呀。”

  马祖又问:“砖怎么能磨成镜呢?”

  怀让就说:“磨砖不能成镜,静坐又岂能成佛?”

  马祖问道:“要怎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答道:“就像牛拉车子,如果车子不动,你是打车还是打牛呢?”

  马祖哑口无语。

   注解:打坐不能成佛,就是你做到牙齿没了也不能成佛。你必须找到开悟的在世的明师给你印心、传开悟法脉。

 

玄意诙谐

 

  禅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觉悟,自然也有玄意与诙谐的一面,下边两个故事便可为证。

  其一:一和尚犯罪,一人解之。夜宿旅店,和尚沽酒劝其人烂醉,乃削其发而逃。其人酒醒,绕屋寻和尚不得,摩其头则无发矣。乃大呼曰:“和尚倒在,我却何处去了?”

  其二:有士人入寺中,众僧皆起,一僧独坐。士人曰:“何以不起?”僧曰:“起是不起,不起是起。”士人闻此言,便以禅杖打其头,僧曰:“何以打我?”士人曰:“打是不打,不打是打。”

必须由在世明师传授,与上帝沟通是最究竟的静坐法门, ... 主张宗教的品质是相同的,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答非所问

 

  一和尚从学赵州禅师,刚来不多日,便急于想从师父那里学懂禅之本意。

  一日,他问赵州:“何谓禅?”

  赵州并不直接回答,却问他:“你吃过早饭了吗?”

  和尚答道:“吃过了。”

  赵州便对他说:“那么,你就去洗碗碟吧。”

  弟子问禅,赵州却让他去洗涮碗碟,这里面包含了禅的奥秘。据说,那和尚听了赵州的话以后,他彻悟了。

     注解:“何谓禅?”“你吃过早饭了吗?”每天打坐是了悟,是为了面对整天那种污染的礼物。:“吃过了。”:“那么,你就去洗碗碟吧。”每天打坐是为了保护我们平安,洗净整天污染的气氛和业障。

 

大与小

 

  一次,有人问大珠禅师:“如何才能算大呢?”

  禅师答曰:“大。”又问:“多么大?”师曰:“无边际。”

  此人又问:“如何才能算小?”禅师答曰:“小。”

  问:“多么小?”师曰:“看不见。”

  便又问:“大无边际,小又看不见,究竟何处是?”

  大珠禅师反问道:“何处不是?”

  读书者语:所谓大小,乃相对而言。大至无边际,小至看不见,此为极端极致。偏偏有钻牛角者要寻大觅小却不知何处是!大珠禅师一语中的:哪里又不是呢?

 

糖饼与《唯识论》

 

  睦州禅师问弟子僧正:“会讲《唯识论》么?”

  僧正说:“不敢。只是幼年时读过。”

  睦州禅师便拿了一个糖饼,将其掰做两片,问僧正:“这是什么?”

  僧正无语。睦州禅师问僧正:“唤做糖饼是?不唤做糖饼是?”

  僧正答道:“不可唤做糖饼。”

  睦州禅师却叫过弟子沙弥,问之:“来来,你唤做什么?”

  沙弥答道:“糖饼。”睦州禅师说:“你也讲得《唯识论》。”

  读书者语:一个糖饼,囫囵着是糖饼,掰为两片,仍是糖饼。这么一个简单浅显的道理,未悟其义者何止僧正一人!

 

生与死

 

  弟子问神山僧密禅师:“请师父谈一谈生死之事。”

  僧密禅师说:“你什么时候死过?”

  弟子说:“我不曾死过,也不会,请师父明示。”

  僧密禅师说:“你既不曾死过,又不会,那么,只有亲自死一回方能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

  读书者语:既不曾死过,又不会死,硬要谈“死”,必是信口开河,胡言乱语。故而僧密禅师要弟子亲自死一回,便可知道死的奥妙了。而真正死过的人,还如何说得出关于死的奥秘?所以,世界上至今恐怕也没有真正的关于死的体验可言,如果说有,一定是欺人之谈,绝不可信。

 

一片石

 

  陆亘大夫问南泉禅师:“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有时坐,有时卧。欲镌做佛,得不?”南泉禅师答曰:“得。”陆亘又问:“莫不得不?”

  南泉答曰:“不得。”

  云岩禅师说过:坐则佛,不坐则非佛;而洞山禅师却说:不坐则佛,坐则非佛。

  读书者语:在这里,说得即得,说不得即不得;说坐则佛,即坐则佛;说不坐则佛,即不坐则佛。一片石是一片石,一座佛是一座佛。但,一片石又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总之,无非是一片心。

注解:反执着于外相都不能成佛,你必须找到开悟的在世的明师给你印心、传心法 

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