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素:远离浮躁 心平气和

(2009-01-30 10:15:00)
标签:

素食

好脾气

快乐

健康

分类: 素食环保
http://news.idoican.com.cn/xinqb/res/1/23467/2008-07/21/A20/res01_attpic_brief.jpg心平气和" TITLE="食素:远离浮躁 心平气和" />
http://news.idoican.com.cn/xinqb/res/1/23467/2008-07/21/A20/res03_attpic_brief.jpg心平气和" TITLE="食素:远离浮躁 心平气和" />

 

  乐活者:莫海妹

  年 龄:37岁

  职 业:素食馆经营者

  体 验:纯食素

  感 悟:一颗心能静下来,到哪里都是美景。

  孔子曾言:“饭素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也在其中矣。”而今,食素渐渐成为饮食男女的生活方式,选择获取天然纯净的均衡营养外,额外体验摆脱都市喧嚣和欲望的愉悦。采访那天,莫海妹穿着绿色碎花上衣,黑色及膝中裙,足下是一双精致的布鞋,朴实的装扮,淡定的神情,让人瞬间倍增好感,但她说:“其实吃素前,我是个浮躁的人。”

  身体好了就是证明

  

  原先喜爱大鱼大肉的莫海妹说:“最先吃素,是因为一个朋友的影响。那时候的自己,脸上发痘,换季的日子,还会有严重的咽喉炎。有朋友与自己有着相似的病症,她吃素后身体慢慢改善。那时候就想,也许我也该改变饮食结构。”于是开始尝试,但是习惯的改变,往往必须伴随坚韧的毅力。

  食素如同戒烟,意志与欲望、心灵与身体两种不同的力量总是在互相冲突和压抑着。通常来说,前21天,是第一关;三个月时,是第二关;半年之后,是第三关,假如能依然坚持下来,这种新习惯方能成自然。莫海妹想起刚开始的两三个月,“那真是难熬。只是那时候的自己,终于明白身体的重要。把决心定了,也就只剩坚持。”熬过为了吃素而吃素的日子,豁然之间滋生自然而然的心甘情愿。接触素食之后,也发现,食素并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简单的青菜萝卜,素菜也有非常丰富的种类,在饮食的营养均衡上也能做到平衡。“身体好起来,是对食素最好的证明。”她由衷地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

  期间也有诱惑,因为身边有着一群顽固的肉食朋友,聚餐的时候,总会互相怂恿。时有应付,在所难免。莫海妹想了个变通的办法,她请朋友们去自助茶馆,去素食餐厅,去远离喝酒吃夜宵的生活。素食让莫海妹的生活习惯、生活理念也随之产生巨大的变化。目前的她还是枣子树素食餐厅的经营者,在这个城市推广着素食的乐活观念。

 

  食出一个好脾气

  莫海妹的素雅让人觉得她本来就是个好脾气的人。她说:“其实以前,我是个浮躁的人。”她感慨地说:“也许这和食素真有关联。以前的自己风风火火,为生活奔波忙碌,情绪浮躁,脾气火爆。虽会克制,但觉得心很累。吃素后,一切慢慢有改变,心态变得很平和。”食素让她修身养性,心有大智却不凌厉,视物质的牵绊如过眼云烟,而更加重视心灵的愉悦和幸福。

  “其实女人是很适合吃素的。”莫海妹说,“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饮食结构应该是建立在改善身体状况之上的。”正如科学家和博物学家林内所言:“将人体里里外外的生理构造与其他动物比较一下就知道,水果和多汁的蔬菜才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食物。”食素之后的莫海妹,总会无意间地将生活步调放慢变缓,听净化心灵的音乐,穿素雅柔和的衣服,崇尚由内而外的美丽。优雅,就这样油然而生。

  她还说,夏日素食,能让人平心静气,就像你们所说的,这是夏日乐活的方式。她还和我们分享了她台湾老板关于食素的精辟说法:“你看,食素的,比如长颈鹿和大象,总是那么悠闲;食肉的,比如豹啊,老虎啊,总是凶巴巴,觉得有十万火急的事情等着。”

  食素且乐活着

  乐活的精神里,有一点是分享。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健康。莫海妹在自己尝到了乐活生活的快乐之后,也希望把自己的生活理念推广给亲朋好友以及她的员工。莫海妹的家人,不少还是她以前的影子,但她不选择强制改变。她说,那样不是最好的选择也不是她的初衷。“最好的证明,是我的坚持和成效。以德服人,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现在,我的家人,尤其我的儿子,很支持环保,我们都在一起行动。这不仅仅是种意识,更是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的培养。”听到“乐活”这个概念时,莫海妹赞同地点头。在这个过程中,她说自己也是在不断学习和改善,健康的、积极进取的生活,是她和家人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她说,以前的自己是不顾家的事业型,现在的自己终于找到最适合的生活状态。食素,乐活,在这样的状态里越活越开心,越活越年轻。这样的状态让她身心舒畅,生活无负担。

  本报记者 许思思/文 杨 辉/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