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卷调查小结
(2014-05-12 17:51:26)《中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学生问卷调查小结
一、设计问卷目的
为了了解学生当前数学课前预习情况,寻找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制定实施策略提供依据。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中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调查问卷(样卷)
亲爱的同学们:
1.你觉得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2.
3.
A经常
4.
A喜欢
5.
A效果很好
6.
A 15分钟
7.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
A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必须完成
B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我必须完成。
C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D不知道
8.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A自己主动预习
C不预习
9.预习中你使用过教学参考书籍吗
A正常使用
10.你知道为什么要预习吗?如果知道请简单地写一写。
11.对于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你有何想法和建议?
三、调查对象
从本校选取了八年级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张,收回率100%。
四.调查过程
调查方法: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由11道题组成。其中9道主观题,三道客观题。我们选取一些关键选项进行分析。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中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调查情况统计
类型Ⅰ: 客观性题(选择题)
选项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2 |
28 |
1 |
5 |
24 |
28 |
23 |
4 |
2 |
B |
34 |
11 |
37 |
29 |
15 |
12 |
3 |
1 |
20 |
C |
4 |
1 |
2 |
6 |
1 |
0 |
14 |
35 |
18 |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本校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见下表:
平时你经常进行数学课前预习吗? |
A、经常 |
2.5% |
B、偶尔 |
92.5% |
|
C、没有 |
5% |
偶尔会预习的人数占到了92.5%,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预习认识不足,不重视课前预习,有部分学生课前就不预习。
你觉得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
A、没必要 |
5% |
B、有必要 |
85% |
|
C、说不清 |
10% |
|
|
|
2、预习的主动性
你的预习是 |
A、老师的要求 |
70% |
B、自己的习惯 |
27.5% |
|
C、家长的要求 |
2.5% |
3、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见下表
你是怎样预习的? |
A、随便看看 |
12.99% |
B、看看书,画一画 |
29.34% |
|
C、提出问题 |
18.72% |
|
D、做预习笔记 |
24.42% |
|
E、做课后练习 |
38.48% |
你预习一般用多长时间? |
A、15分钟 |
70% |
B、半个小时 |
30% |
|
C、一个小时 |
0% |
|
D、一个小时以上 |
0% |
六、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五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不重视课前预习。
以为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背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提前预习。这样就不愿动脑筋,长期不加思考和分析地接受一切,就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刚开始预习的困难较大,把握目标方向不一定准,但是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预习的方法,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那么预习就会轻松自如,课堂学习也会省时省力,功效倍增。
2、未养成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 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走马观花,匆忙完成,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如就简单地看看课文和画一画,自己却不愿动脑思考。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我们应养成良好的自觉的预习习惯。
3、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学生预习结束后,能主动去做课后习题进行自我检查的学生较少,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5、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敷衍了事,装模作样。对各种问题不钻研、不归纳、不总结;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七、建议
1、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同时教育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教参,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个性解读。
2、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体认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安全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超前预习。
3、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高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4、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5、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