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均衡理论及其运用--适合没听课的同学

标签:
杂谈 |
第二章 均衡理论及其运用
|
一、均衡原理
一百多年前,经济学大师马歇尔为我们构建了神奇万能的“供求剪刀均衡模型”,我们现在只需要做三件事就可以掌握“大智慧均衡模型”并成为神奇睿智的经济学家:
1.寻找影响需求的变量
(1)哪些因素影响需求?它们是怎样影响需求的(使需求增加还是减少)?
解答:需求变化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价格、收入、人口、政策、偏好、习惯、相关商品价格、预期等等;它们对需求的影响如下:……
(2)什么是需求定理?
解答:经济学把影响需求的因素归纳为价格和非价格因素两大类。“假定“非价格因素”不变时,价格(自变量)变化,引起需求量(因变量)相反方向变化。” (文字表达式)――需求定理
(3)如何表示需求定理?
解答:a.函数形式如Qd=60-2P (Qd玛利亚对图书的需求是图书平均单位价格P的函数);b.几何图形;c.表格形式;d.文字形式
在坐标图上,横轴上需求数量的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引起:
第一,Qd=60-2P函数中价格P的变化引起需求数量变化(“价格—需求数量的各种组合点”的变化),叫“点移动”;
第二,在坐标图上,非价格因素变化引起需求数量变化是需求函数方程式的变化,叫“线移动”,需求函数方程或者斜率或者截距变化,或者斜率和截距都变化,教材仅仅涉及截距的变化。例如,原函数为Qd=60-2P,由于非价格因素变化(如收入水平增加),函数变为Qd=150-2P。
2.寻找影响供给的变量
(1)哪些因素影响供给?它们是怎样影响供给的(使供给增加还是减少)?
解答:供给变化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价格、原材料成本、技术、预期、政策、相关商品价格等变化;它们对供给的影响如下:……
(2)什么是供给定理?
解答:经济学把影响供给的因素归纳为价格和非价格因素两大类。“假定“非价格因素”不变时,价格(自变量)变化,引起供给量(因变量)相同方向变化。”(文字表达式)――供给定理
(3)如何表示供给定理?
解答:a.函数形式如Qs=10P (Qs图书的供给是图书平均单位价格P的函数);b.几何图形;c.表格形式;d.文字形式
在坐标图上,横轴上供给数量的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引起:
第一,Qs=10P函数中价格P的变化引起供给数量变化(“价格—供给数量的各种组合点”的变化),叫“点移动”;
第二,在坐标图上,非价格因素变化引起供给数量变化是供给函数方程式的变化,叫“线移动”,供给函数方程或者斜率或者截距变化,或者斜率和截距都变化,教材仅仅涉及截距的变化。例如,原函数为Qs=10P,由于非价格因素变化(如技术进步),函数变为Qs=10+10P。
【边学边练】(1)用一个几何图形表示图书市场的需求函数Qd=60-2P与供给函数Qs=10P,以Q作为横轴代表需求量和供给量(Qd, Qs),P作为纵轴代表自变量价格;(2)在前面同一个几何图形中画出收入变化和技术变化后的新函数Qd=80-2P和Qs=10+10P。(以上费时大约一小时)
3.发现“均衡”
供求的相互作用会形成均衡(点),均衡形成后就会有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如果Qd=60-2P;Qs=10P
均衡时Qd=Qs
则Pe=5,Qe=50
【边学边练】有函数Qd=8-2P和Qs=2+4P,以横坐标表示某种商品的数量Q(需求的数量Qd和供给数量Qs),纵坐标表示价格P。划出曲线并找到均衡点及相对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即问即答】画图说明
(1)价格高于均衡点时,该价格将会趋于上升还是下降?(下降)价格低于均衡点时,该价格将会趋于上升还是下降?(上升)
2、当供不应求(价格低于均衡点),买者的竞争及后果(竞相抬价,价格上升);当供过于求(价格高于均衡点),卖者的竞争及后果?(竞相削价,价格下降)
3、以上均衡的形成分析被称为“均衡点稳定分析”。市场竞争和供求相互作用一定会形成均衡。例如,冰激凌市场中买卖达成就意味着“均衡”,“成交价”就是均衡价格=Pe=5,均衡数量Qe=50既等于买者的需求数量Qd=50,也等于卖者的供给数量Qs=50。
4、政府干预市场均衡价格的后果?
答:政府制定偏离均衡的固定价格的后果是:(1)定价低于均衡价格,出现供不应求-短缺-不足-定量供应-黑市交易-贫穷;(2)定价高于均衡价格,出现供过于求-过剩-库存-浪费等。
【友善的劝告】:利用坐车堵车、散步及茶余饭后、失眠睡不着觉的时间、把“一、均衡原理”背下来,你将会获得巨大的短期和长期高额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