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于上海的青年演员张明明,和所有上海的朋友一样,从小讲着上海话长大。可就是这被无数人夸道的吴侬软语,细无声息的让张明明的普通话开始变得不太标准起来。
每每讲普通话,都会带有一少点地方语言的特殊发音。以前,张明明接到的大多是广告或是古装戏,这些一般都是后期录音,所以大家都看不到口音对影片的影响。而这次参加剧组《娘家》拍摄,这个问题就很明显的显示出来了。
因为《娘家》的拍摄是同期录音,张明明的上海话总是在拍摄时不经意间就脱口而出,这让旁边搭戏的演员,有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接到他的台词继续往下讲。每每这个情况发生,导演只得喊“卡”!然后走过来着急的纠正张明明的发音,张明明也觉得对其他人莫可奈何。可是由于上海话声调是向重音化倾向进化的,是一种“有调无声”的有音高重音的独特汉语方言。所以当夹杂到普通话中讲出来,很有戏剧效果。
而这次在《娘家》里张明明饰演的是个律师,经常需要长篇大论。刚刚拿到剧本时,明明看着大段大段的台词,吓坏了,就怕自己的口音讲这么大段的台词应付不来。到了现场果然因为口音的问题出了不少状况,若不是剧情中张明明扮演的角色身份已定,无法改变,导演也曾考虑过把张明明的角色改成上海人,让这个特殊的讲话方式完全的体现出来。
戏外,大家也总是拿张明明的口音开“刷”,从场记到临时演员,都有学过明明的“嗲嗲”的上海话。这为压力超大的拍摄现场带来了不少轻松,大家很闷的时候,总是用上海话一打趣,就相互笑开了,本是让张明明相当苦恼的口音问题,倒为大家形成了一个愉快的氛围。有一次,道具师刚点上一支烟,场记便学张明明的口音冲他喊:“侬勿要掐烟,好勿拉。”
道具师寻思:“多余,我刚点上,没想掐呀。”
过了一会儿,场记拉大嗓门儿:“道具,勿要掐烟!”,道具师站起来,刚想告诉场记他不会有毛病到刚点的烟就掐掉,张明明抢过话来,“他叫你不要掐烟,就是不许吸烟的意思,掐就是吃”。还有一个最“出名”的部分就是由“谢谢”这个词引发出来的,因为在上海话中,“谢谢”的发音有些像普通话里的“吓吓”字,记得有一次拍完一场戏后,张明明依然礼貌的对拍档说“吓吓”,拍檔的演唱以为张明明因为刚才的拍摄被吓到,便开始不住的安慰张明明,张明明也觉得很纳闷,自己只是跟她道谢,怎么她到不停的安慰起自己来呢?后来一经沟通,才发现是自己的上海话闹了笑话。当然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啦,还有数之不尽的“上海话故事”呢。
但是,对于工作,张明明是很严谨的。对这次因为自己口音问题,让大家一致费心为自己现场纠音,张明明也感到很自责。目前虽说《娘家》杀青了,可是7月明明又有时装剧开拍,并且也是同期录音,这让张明明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自己的普通话。除了报名上普通话的培训班,张明明现在每天在家都会定时收看央视新闻节目,耳濡目染一番,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让自己的普通话“修炼”成功!平日和家里人讲话也开始不用上海话,坚持用普通话。同时身边的同事朋友,都积极的帮助张明明纠正不正确的发音,相信在7月新剧开拍时,张明明一定会以标准的普通话成功出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