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难得有时间带儿子上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下山之前到茨坪镇上的天街去买点井冈山的土特产带回家。晚上9点,好说歹说,终于把儿子从宾馆的电脑前拉着和我一起边散步、边采购点特产。走进一家土特产超市,我开始选购物品,看到儿子也走累了,我对儿子说:爸爸买点东西,你自己看看想吃什么就买吧。
土特产选好后,我来到收银台准备付钱,这时儿子也走到了我身边。我回头看看儿子:你怎么没有买雪糕或饮料呀?儿子答复:这里不好说,等会儿再告诉你。付钱从店里出来后,我问儿子:刚才怎么不买点东西吃呀?儿子说:那里的东西太贵了,营养快线是5元,其他的饮料都要4元。我告诉儿子,这里是旅游景点,东西肯定比外面的要贵点。于是我们继续往前走,在路边的一家店里,儿子选了一瓶饮料,我结账4.5元。出来后,儿子有点沮丧的对我说:早知就在第一家店买饮料,那里只要4元钱。我安慰了儿子:没关系,我们难得在旅游景点买东西。接着问儿子:你现在怎么舍不得买东西了?原来你可不是这样的。儿子挺认真的回答我:“原来我以为1元钱能做很多事,但自从发现在学校旁的商店花5角钱也能买到好吃的东西时,我觉得5角钱也很有用。”说到这里,我分明能从儿子的神情里感觉到,儿子此刻正沉浸在那5角钱就能买到的美味辣条里面。
碰到这种情况,我该如何去引导孩子的金钱观?是鼓励,还是纠正,请各位博友给我出出主意吧。
加载中,请稍候......